吳燕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P2P網絡借貸應運而生。然而,雖然借貸越來越便利,但網絡借貸中的諸多風險也不斷顯露。本文首先分析了P2P網絡借貸與傳統借貸的特點,接著研究了影響P2P網絡借貸風險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具體的防風險措施,以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規范化發展。
關鍵詞:金融 P2P 借貸風險
引言:
近些年,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廣泛應用,民間借貸業務與互聯網技術融合,形成了具有互聯網金融性質的P2P網絡借貸業務。網絡借貸業務為投資人與籌資人提供了較大便利,籌資人辦理借款的手續更簡便、效率更高,而投資人的投資渠道也大大拓寬,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然而,網絡借貸模式中也存在諸多弊病,導致借貸風險明顯提升,應對目前的P2P借貸風險進行研究,以降低借貸風險,促進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P2P網絡借貸與傳統借貸的特點分析
要研究P2P網絡借貸的風險因素首先要分析其與傳統借貸模式之間的區別,研究兩種經營模式的特點。
(一)P2P網絡借貸
借助于完善的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P2P網貸平臺主要負責發布與借貸業務相關的信息,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交流平臺和交易平臺。P2P平臺的利潤來自于借貸雙方,主要來自于為雙方服務時產生的服務費。投資者的資金不存在于平臺之中,而是委托于第三方存管機構,能對資金進行提取的只有具有借款資格的客戶,可以避免出現平臺創始者攜巨款潛逃的風險。在P2P平臺中,投資者的資金是面向全平臺的客戶,能有效降低投資者的風險,避免出現“雞蛋放在一個籃子”的風險。通過P2P平臺,借款者可快速實現融資,不需要到實際的金融機構辦理審核登記業務,只需要進行線上注冊登記與審核就能獲得借款資質,加快了融資速度,也使投資者的利潤獲取更快、更高效。因此,總結P2P網絡借貸的經營特點是利潤來自于借貸雙方、資金存放于第三方機構、融資速度快。隨著行業不斷發展,一些在借貸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也不斷出現,需要結合實際風險分析具體的影響因素[1]。
(二)傳統借貸
傳統借貸中,銀行的收益主要來自于賺取存貸差額,經營模式相對保守,尤其是對貸款者的審核較為嚴格。傳統借貸中,中小企業是主要的借款者,只有通過銀行審批合格才能給予放貸,一些信用資質不符或貸款金額較高的業務往往不被批準。由于銀行在借貸業務中有最終的審批權,且資金是存在于銀行系統中,因此資金的安全性較高,減少了流動環節中的風險隱患。因此,總結傳統借貸業務的經營特點主要是利潤來源單一、貸款審批嚴格。
相比之下,P2P網絡借貸有比傳統借貸更快捷、更人性化的優勢,因此近些年P2P網絡借貸實現快速發展。然而,受到互聯網業務的特征影響,網絡借貸也存在較大的風險,已經影響到該經營模式的正常發展。
二、P2P網絡借貸風險的影響因素
(一)信用因素
信用因素是民間借貸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在P2P借貸中,信用因素同樣也會對借貸雙方構成風險,是目前P2P借貸發展中的主要待解決問題。在P2P借貸中,進行籌資的客戶主要是個人或中小企業,由于網上借貸不需要進行抵押,降低了借貸的審核門檻,因此也相對提高了經營風險。雖然目前的軟件開發設計相對完善,已經融入了多種核實身份的技術手段,包括輸入有效身份證件、人臉識別等功能,但依然難以杜絕信息造假。一旦出現有籌資人利用虛假信息注冊并貸款成功,就將產生信用危機,而平臺也難以追究到具體的實體,存在較大經營風險。除了來自籌資方的信用風險,平臺的創始者也可能存在信用問題。由于網絡借貸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形形色色的平臺不斷涌現,其中可能就存在套取投資人本金的騙局。部分平臺的創設可能并不是為了持續經營,有可能從創設之初就是為了套取投資人的資金,采用龐氏騙局手法拉攏投資人,用后進投資者的金額支付前期投資者的利潤,通過不斷吸收投資者騙取巨款。
(二)政策因素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是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武器,然而目前的P2P網絡借貸發展過快,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并不完善,難以對行業發展中出現的違規現象進行及時有效的制約。借貸行為本身具有較高的風險,要求籌資者具有還款能力,然而由于平臺的出現,投資者放松警惕,出于對借貸平臺的信任進行投資。正是互聯網金融中的快捷性、便利性使投資者麻痹大意,必須通過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制約,才能使行業規范發展。然而目前,我國對于快速發展的網絡借貸業務僅是制定了相關的自律性文件,缺乏強制管理的效力,對借貸平臺的約束力不強,對具體的金融風險也未劃定具體責任主體[2]。
(三)網絡安全因素
P2P借貸是借助互聯網技術得以發展,發達的網絡技術不僅為借貸雙方提供了便利的服務同樣也存在安全隱患。借貸雙方的資質審核都需要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若出現網絡平臺服務器被攻擊問題,極可能導致平臺上客戶信息的泄露,導致大量安全信息外流,對于客戶個人的隱私安全、財產安全都會構成直接影響。目前P2P借貸主要業務渠道來自于手機、電腦等終端,若客戶端出現設備安全問題或賬戶安全問題都可能影響其在借貸平臺上的金融安全。因此,網絡安全問題也是P2P借貸模式中長期存在的風險隱患,唯有不斷對平臺軟件進行升級,提高客戶的信息安全意識才能有效防范此類風險。
(四)金融信息因素
P2P平臺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投資者一方面是由于較高的利息收益,另一方面就是平臺對籌資人的信息進行公示,使投資者能看到資金的具體去向,提高投資者對平臺的信任度。實際上,平臺無法對籌資者提供的信息進行有效的審核,其中的基本信息、收入狀況、資金用途等項目全部來自于籌資者,至于信息的真實性很難考證。由于金融信息的不可靠,導致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加大,而平臺通常采用公開透明的方式進行信息公示,表面上看似乎信息齊全,實際上信息的真實性難以保障。由于金融信息與實際信息存在不符,導致投資者對平臺的信任風險加劇。并且,部分投資者本身缺乏理財知識,對于還款方式呈現的不同收益情況并不了解,導致與他人一同投入的相同本金獲得較差的收益。投資者對金融信息的錯誤理解也提高了P2P借貸的風險,長期發展將會影響P2P借貸平臺乃至行業的信譽度[3]。
(五)審核因素
目前的借貸平臺通常是結合大數據對貸款業務進行預測分析,從而評判業務的風險等級。盡管采用的算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但由于大數據系統所采集到的數據并不完善,導致預測分析的結果也缺乏可靠性。比如與個人信用相關的數據都掌握在我國相關銀行系統和法務系統,普通的網絡借貸平臺無法獲取到公民的全部個人信用數據,導致數據采集存在明顯的不完善。此外,預測算法也可能存在不完善之處,難以對借貸人的婚姻狀況、就業狀況進行實時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提高了審貸環節的風險性。
三、對P2P借貸風險的防范策略
(一)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P2P借貸具有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特征,既屬于網絡安全監管范疇也具有明確的金融性質,因此對該領域的監管出現主體不明確的問題。為了減少長期脫離監管可能產生的非法融資行為、詐騙行為,我國相關機構要主動承擔監管責任,整治網絡借貸領域的亂象,打造純凈的互聯網金融環境。要在監管過程中明確網絡借貸平臺的責任,促使其加強對借貸雙方的資質審核。我國也必須盡快出臺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對網絡借貸發展中不斷出現的各類風險進行責任劃分,促使行業規劃化發展,維護投資者和籌資者的基本權益。
(二)加強網絡安全建設
網絡借貸平臺應加強自身的網絡安全建設,為借貸雙方客戶打造安全的網絡交易平臺。網絡安全技術是網絡借貸業務發展的基礎,各借貸平臺都應重視對網絡安全的建設,要完善防火墻,應用必要的防毒軟件和數字簽名技術,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提高平臺的網絡安全水平。同時,也要提醒客戶提高信息安全意識,要在客戶設置密碼時提高安全等級,在醒目的界面提醒客戶保護賬戶安全。加強網絡安全建設符合網絡借貸業務的長久發展需求,要不斷提高社會公眾的信息安全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構建安全的網絡交易平臺。
(三)完善信息審核流程
網貸平臺的信息審核對于借貸雙方的公平交易十分重要,是構建良好金融環境的基礎,完善信息審核流程也符合網絡借貸業務的良性發展需求,只有打造誠實守信的交易平臺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使平臺獲得長久生命力。要積極引入現代化的個人身份信息審核技術,并加強與銀行等擁有個人信用數據的機構溝通,要不斷完善我國的個人信用評分體系,使公眾重視信用的價值,構建誠信、平等的網絡金融環境。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P2P借貸是建立在互聯網技術之上,在我國仍屬于新興事物。要促進P2P借貸的良性發展就必須認知到發展中的風險,要針對以上提出的風險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P2P借貸的出現正符合經濟快速增長背景下廣大個人和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應順應其發展趨勢,科學合理地引導和監管,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星,管河山,王謙,etal.P2P網絡借貸借款人違約風險及影響因素探究[J].時代金融,2018,No.703(21):211-213.
[2]譚中明,姜蘇航,譚璇.P2P網絡借貸平臺信用風險的生成、影響和評測[J].農村金融研究,2018(8):28-33.
[3]吳成浩,張池慧.P2P網絡借貸平臺的風險控制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9,387(0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