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龍
摘 要: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重點問題,將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原因以及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表現形式,然后對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采取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金融經濟 實體經濟 分離
隨著金融市場的過度繁榮,近些年金融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相應的實體經濟發展滯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出現分離現象。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分離將會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一、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原因
(一)金融經濟所占比例越來越高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原本為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金融經濟主要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而實體經濟發展之后反過來帶動金融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近些年世界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金融經濟在經濟總量中所占有的比重越來越高,其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實體經濟。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金融經濟發展中,甚至有很多本來開展實體經濟的人也開始放棄實體經濟,而開展金融經濟,進而導致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開始分離。
(二)技術以及制度原因
在網絡信息時代,憑借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金融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面對快速發展的金融經濟國家沒有及時跟進相應的金融經濟監管制度建設,特別是面對眾多的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相關部門的監管明顯滯后,沒有及時跟上金融經濟的發展[1]。此外我國尚未形成系統完善的金融經濟發展相關法律法規,難以對金融經濟發展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進而容易導致金融經濟的發展偏離實體經濟。
(三)金融監管制度的影響
在世界經濟發展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場正朝著自由化、開放化方向發展。受到我國具體國情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國家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仍然處于摸索狀態,正在努力基于我國市場的具體特點來構建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金融監管體系。而受到經濟全球化以及金融自由化發展的影響,資本在各個國家之間快速流動,如果在金融交易中產生某些問題,容易快速蔓延,產生蝴蝶效應。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表現形式
(一)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困境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相互配合、相互促進、齊頭并進,才是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狀態。但是如果金融經濟發展過快,明顯超過實體經濟的發展,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金融經濟的利潤遠遠大于投資實體經濟帶來的利潤,便會促使越來越多的資本持有人投資金融經濟,進而導致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而實體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慢,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實體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2]。隨著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分離現象也就越來越明顯。這就要求國家政府應該采取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來基于實體經濟發展的困境采取有效的刺激措施,積極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不斷縮小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差距。
(二)金融企業的不斷擴張與兼并
隨著金融經濟的不斷發展,金融企業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不斷向外進行擴張和兼并,因此金融企業的不斷擴張與兼并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分離的一個明顯的特征。從短期發展角度進行分析,金融企業的擴張與兼并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就業崗位,促進社會就業,同時有助于對金融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推動金融市場和經濟的發展。但是從長遠發展角度進行分析,金融企業的過度擴張將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體制造成巨大沖擊,從根本上動搖我國的經濟發展基礎。特別是在國家金融經濟監督管理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下,難以對金融企業的快速擴張進行有效引導,很容易在金融企業快速擴張過程中產生金融交易問題。所以在金融企業開始擴張時我們需要加強警惕,因為金融企業的擴張很可能意味著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分離,這將會打破國家經濟發展的平衡,給國家的經濟發展體制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不利于國家經濟的長期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三)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體制比例失調
隨著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分離越來越明顯,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體制在國家市場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開始發生變化,具體表現為金融經濟體制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而實體經濟體制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體制在國家市場經濟中所占的比重差異越來越大表明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開始參與到金融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市場資金的過度活躍以及經濟市場的空前繁榮,但是這是一種虛假的經濟繁榮現象。根本原因在于在金融經濟繁榮的背后是實體經濟在逐漸萎縮,沒有了實體經濟的支撐,金融經濟的發展只有水中月、鏡中花,無法實現可持續性發展[3]。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也失去了其原有的調節功能,市場價格也失去了導向作用,市場經濟會在短時間內快速蕭條。
三、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并不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的特有現象。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便已經有了金融經濟與市場經濟分離的現象。在當時情況下,很多國家的金融經濟比重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超越了實體經濟,并且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金融經濟逐漸取代了實體經濟發展的地位,逐漸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金融經濟發展中,最終導致了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于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在金融危機過程中,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分離現象更加明顯,金融經濟企業開始大量兼并收購大中小型企業,導致國家的經濟集中度不斷提高。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難以實現自身發展,無法阻擋自身被大型金融企業的收購,導致大量的中小企業被并入金融企業中,進而實體經濟發展更為萎靡。隨著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差距不斷增大,國家實體經濟發展進一步受限,國家經濟開始出現倒退。
四、降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所帶來的危害的策略
(一)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中小企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實力來抵抗大型金融企業的收購,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業在發展中缺乏足夠的資金用于自身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以及技術的研發。因此為了積極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國家可以實施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和信貸政策,幫助中小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以及融資貴的問題,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通過中小企業的發展來有效帶動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有效避免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資金不足而被一些大型金融企業所收購。
(二)形成系統完善的金融經濟管理制度
系統完善的金融經濟管理制度是我國金融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有效保障,但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我國金融經濟管理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因此我國應該盡快對目前的金融經濟管理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加強對金融經濟發展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金融經濟發展中的投機行為以及違法亂紀行為,保障我國金融經濟朝著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三)積極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實體經濟的繁榮才是真正的繁榮,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繁榮。因此為了縮小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發展的差距,積極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應該采取有力措施來積極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在網絡信息時代,技術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國家應該在實體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這些先進技術的優勢,實現先進技術與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結合,提高實體經濟發展速度。另一方面國家應該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比如稅收減免以及貼息等,來有效刺激實體經濟的發展。
(四)促進金融經濟自由化
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縮小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發展差距,并不意味著一定要打壓金融經濟的發展。金融經濟的高速發展從長遠角度分析雖然不利于我國經濟體制的穩定,但是在短期內對于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對金融經濟的發展應該一分為二的正確看待。在積極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金融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通過金融經濟的自由化發展來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五)合理控制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
直觀的分析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分離的原因便是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較快,超過了實體經濟的發展速度。所以國家應該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兩者的發展速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控制其發展速度不能過快也能過慢,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發揮兩者之間的促進協同作用,實現更好的發展。
五、結束語
基于上述分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不能過度追求金融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經濟快速發展所產生的經濟繁榮是虛假的繁榮,而是應該采取有效措施來縮小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之間的發展差異,實現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國民經濟真正實現長期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陸嘉. 試論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內涵[J]. 納稅(17):131-132.
[2] 鄒旸. 經濟金融化的內涵、表現與治理:一個文獻綜述[J]. 南方金融(2):20-30.
[3] 田川. 試析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無法融合的原因及控制對策[J]. 財會學習, 2018, No.188(14):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