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一些勞動者為追求更高薪酬會選擇跳槽。近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勞動者春節前后跳槽引發的糾紛案件進行專門調研發現,年終獎的發放往往會成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產生勞動爭議的導火索,此類案件數量逐年上升。年終獎何以成為春節前后離職的導火索?
勞動者往往對年終獎抱有強烈的期待——站在勞動者的角度,年終獎是對一年來工作業績的肯定,是衡量員工個人整年工作價值的標桿,無論年終獎是多是少,可以折射出用人單位是否真正在乎員工、尊重員工。不發年終獎,在不少員工看來,不僅是“錢沒給夠”,也是“心委屈了”。
是否發放年終獎是用人單位的權力——因為我國現行勞動法及相關法規并未將年終獎規定為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年終獎不是相關法律法規強制調整的內容,獲得年終獎也不是員工的法定勞動權利。所以不少用人單位認為,是否發放年終獎以及決定年終獎的發放標準都是用人單位的權力。如此一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圍繞年終獎就會產生爭議。
先說斷后不亂——節后離職又求職的勞動者應謹慎簽訂勞動合同,有無年終獎,哪些情況下要發放或不發放年終獎,年終獎發放標準和方式怎樣等都要有書面約定。也不是說“凡單位必發年終獎”,而是要先說斷后不亂。
(綜合《法制日報》《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