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蘭 郭志紅
【摘要】: 文章針對高校中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指出了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踐能力仍需要大量投入教育資源的實際問題。通過分析建設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踐基地的意義,提出了提高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踐能力的目標,本文立足桂林理工工大學與企業合作的項目體系環境,給出了建設實踐基地的建議。
【關鍵詞】:實踐基地建設 計算機大類研究生
一、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的背景及意義
計算機大類是社會中的主流行業之一,雖然其業務規模一直在擴大,但人才市場中仍存在特定人才短缺和學校高層次人才對接相關的問題。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習基地的建設,克服了傳統教學課程內容從IT發展需求的不足,以及以往的教學方法方式單一,內容過于理論化等缺點。攻讀計算機大類學位的研究生,其教育缺乏發現并分析學術問題的能力,更缺少解決實際學術問題的技術能力。
本課題以研究生實習問題為中心展開討論,探究傳統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實踐培訓模式的優缺點及其困境,比較傳統教學模式和建設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踐基地模式的優劣之處,提出建設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踐基地的方法和方向。在計算機大類實踐平臺上,學生可以主動完成從被動學習到獨立自學的過渡過程,也可以加強動手能力,激勵學生對工作任務產生設計興趣,并全面培養
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平臺中,學生的各種論文可以通過基礎研究項目或工程項目開發來推動,可以從實戰的角度進行真正的論文寫作和研究。
二、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目標
各類軟件技術蓬勃發展,各種機器語言層出不窮,行業內對于技術對于需求都日新月異,傳統的高校培訓模式已經難以培養出適應大型系統設計的學生。計算機大類基地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的目標是提高高校培養高端軟件人才的系統研發能力。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如下:
學校和企業深度且緊密的合作,促進研究生在實踐和科研中的學習,提高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了“產學研”一體化。通過聯合培養示范基地建設,依托桂林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學科平臺,以及企業技術研發和項目管理體系,探索形成一套基于“產學研”平臺的高級復合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造就一支“雙師型”指導教師隊伍;面向企業和市場的需求,形成具有示范效應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培養一批高質量的畢業生。
三、研究生實踐基地建設方案
基地管理體系
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踐基地管理主要措施包括:
1.建設基于委員會的聯合管理機制。該委員會每學年(學期)定期召開會議,根據研究生院有關文件精神和廣西當地人才需求情況,研究制定本學年(學期)的工作計劃,由管委會辦公室負責實施,并負責對培養示范基地進行日常監督和管理。
2.聯合指導教師的激勵機制。制定參與聯合研究生技術研發培養的績效激勵機制,鼓勵雙方教師積極參與聯合研究生培養,并制定相應的考核機制,達到研究生培養的計劃和目標。
3.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發的管理和激勵機制。制定學生參與企業聯合的項目研發和技術應用的激勵機制,根據項目管理規范,實現目標檢查的日常管理制度,培養研究生的系統研發和項目管理能力。
校企聯合進行實踐能力培養
學生培養的全過程由校內培養和企業培養共同構成,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在校內學習,工程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在企業實踐基地完成。計算機大類實踐基地培訓模式采用高校為內和企業為外的雙導師協作模式;學生在校內期間學習理論知識,打好基礎。實踐部分則主要由企業導師指導,讓企業真實有效地參與進學生的實踐學習環節,幫助鞏固課程教學和并且指導學生的學位論文等。在實踐基地的培訓期間,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期間企業的導師,高校的老師參與引導學生的實踐過程并協助指導。
老師“校內專職+企業兼職”二者兼顧
學院方專任教師允許“校內專職+企業兼職”二者兼顧,“走出去,請進來”的制度雙軌并行。此外根據課程教學的需要,可以邀請具有豐富實踐和培訓管理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或是項目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對學生進行課程教學,并給予他們名譽導師的聘書。學校的老師也可以到企業參加工程實踐學習或科學研究。工程實踐內容直接取材于企業的生產實際,學生實踐的全過程接受企業兼職導師(/管理者/工程師)的管理與指導,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實踐知識,在紳士的工作環境中鍛煉自己的能力。
擇優進行深度培養
研究生在結束了實踐基地相關實習課程的學習之后,校方和企業共同考察研究生歲實踐知識的掌握程度,擇優進入更深層次的軟件工程實踐階段。在此階段,由學校教師或經學校聘任的企業兼職導師或資深工程師或業務主管負責指導研究生開展工程實踐,整個擇優實踐學習過程由桂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和合作企業雙方共同監督和管理。
本文通過分析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不足的問題,以桂林理工大學實際情況為分析環境,給出了建設計算機大類研究生實踐基地的建議。
【參考文獻】:
【1】王瑤, 黃建業, 郭愛煌, et al. 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電子教育, 2017(01):53-56.
【2】吳玉峰, 范洪輝. 理工科高校電子設計與工程應用創新實踐基地建設[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8(4):223-226.
作者簡介:謝曉蘭(1974-),女,教授,副院長,桂林理工大學信息與科學工程學院,桂林 541004
基金項目: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課題(項目編號 N0.JGY2017070);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 N0.2017JGB256);廣西高等學校教育強基計劃“教學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項目編號 N0.002503216060);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 N0.2015JGA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