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長海
【摘要】:成本控制是企業扭虧增盈、提高經濟效益、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原油田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采油廠管理,從多創收、多掙效益的工作重心轉變為提供優質服務、嚴格成本控制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以往的思想觀念,要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做好降本增效工作。
【關鍵詞】:控本增效 成本管理
一、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當前,在環境復雜多變、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謀求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進行內、外部環境分析,找出生存和發展的機會與威脅、優勢與劣勢,實施切合實際的企業發展戰略。
1、成本控制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成本是商品補償的價值尺度,是收入與利潤在數量上的差額。當成本控制不力,耗費居高不下,利潤就會減少。例如我們的生產費用指出高于生產勞務收入,耗費的成本得不到及時的補償,我們就難以維持生存。我們要有更大的發展,就必須首先控制成本,努力降低各種消耗,只有在強化安全、質量、管理的同時,狠抓成本控制工作,才能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2、成本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一般是以“高產、優質、低消耗”為前提,我們的服務質量、施工速度、成本高低,都會不同程度的影響經濟效益,三者之間的關系也并非平列。在此方面我隊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強生產銜接工作,提高生產計劃的準確性,用管理手段減少各項工序之間的停等時間,加快施工進度。二是加強車輛服務質量管理,堅決杜絕服務返工活。對專業化比較強的車輛單位來說,返工活的出現就意味著成本的浪費。三是加強節約意識,提倡修舊利廢,創新創效,對職工發明的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小發明、小創造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提高職工的創新積極性。
二、成本控制的幾個主要環節
成本控制是現代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宏觀要求,是實現目標成本的有力保證。
1、預算后確定目標成本。
成本預算是控制成本的第一個環節,只有認真編好成本預算,才能確定目標成本。目標成本是對各項成本開支和消耗規定的數量界限。由于勞務收入受市場的影響,目標收入能否實現,要受到市場容量的限制,因而具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要預算好可控的目標成本,在執行目標成本的過程中,應對成本的形成過程進行具體的監督,嚴格地審核各項費用支出的合理性。計算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明確差異的責任,同時對其逐一解剖分析,達到消除不利差異,降低成本的目的。為此我大隊加強了預算管理工作,把預算作為生產經營工作的龍頭來抓。使預算貼近生產,生產跟著預算走;在每月中,大隊經管組應對各隊生產經營狀況核算一次,對成本控制不力的項目提出警告,讓預算與核算緊密結合,使核算及時反饋預算,保證生產經營的各項工作緊跟預算工作的步伐,有條不紊地進行。
2、成本的事前控制。
成本的事前控制是指企業在籌集和使用資金之前,應先做出合理的籌劃,對成本有重大影響的經濟活動和投資項目進行事前控制。也就是說在施工前的準備、設計、施工階段,對影響成本的有關因素(包括常用油材料消耗、各項費用支出、各項工序的施工要求、時間等)所進行的事前規劃,確定控制標準,同時建立健全各項成本的管理制度,并對其過程進行審核與監督,達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成本的事前控制是企業控制成本的第二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企業在發生成本費用前,對所支付的成本費用應認真研究,慎重決策,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和損失。
3、成本的事中控制。
成本的事中控制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進行的成本控制,也是控制成本的第三個環節。它是利用實際成本同預算成本、定額成本,目標成本等增減變化情況進行對比。發現差異應及時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生產過程中的損失和浪費。它實質上是針對事前提出的總體目標所進行的日常控制。這樣的日常成本控制,不僅對各項經濟指標進行了控制,也進一步影響了成本指標的各項因素,從最基本的因素著手,解決降低成本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對各項費用進行日常控制,必須把成本控制與目標管理經濟責任制配套銜接,事先將成本指標進行層層分解,層層落實,明確規定有關部門或個人應承擔的成本控制責任和義務,并賦予相應的權利,使成本控制的目標和相應的管理措施能夠落到實處。采用科學的方法嚴格定額控制和預算控制,即:對一般有消耗定額的各種直接費用可實行定額控制,對沒有消耗定額的費用可實行預算控制。在這方面我隊的作法是:
⑴加強車輛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延長修理間隔期限,降低修理費用。
⑵加強特車費用的控制。對特車的進井場時間和離開時間要嚴格按照規定進行登記,對特車的使用時間按制定的標準填報,嚴禁弄虛作假。
⑶繼續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強化節約意識,嚴格控制非生產性成本費用的支出,堅絕杜絕各種不合理開支,使各項成本費用降到最低點。
4、成本的事后控制。
成本的事后控制就是在產品形成之后進行的控制,是成本控制的第四個環節。它是分析考核成本節約或超支、明確責任歸宿、評價責任人業績、消除損失浪費現象、完善企業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據。建立完善的內部經濟責任制,將成本執行情況同激勵機制相應的掛起鉤來,實現適應轉換經營機制的需要;適應內部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改革的需要。明確規定各級組織、各個部門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責任權利關系。在此需要注意責權利的關系,即有責任必須有權,不然將無法完成所承擔的責任;有責任必須有利益,不然將無法持久。
在提高全員成本意識的同時要按照各部門的分工,確定各項費用的分管部門。要對成本考核方案進行補充和完善,加強對各職能組室和后勤隊伍的成本控制,人員費用、材料費、燃料動力費、辦公費等由大隊經管組根據以往幾年的實際發生額進行測算,制定考核指標并下達到各職能組室和基層隊,做為控制成本的依據。
總之,成本控制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上級部門的有關政策、管理規定和生產過程的程序、標準以及本單位自身的目標和計劃為依據,通過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責任制度和激勵制度,使單位的干部職工自覺接受。
【參考文獻】:
【1】余紅慧.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J].中國化工貿易,2013(04).
【2】童琳. 企業降低成本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M].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