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內的相關稅收制度需要不斷變革以謀求更好的發展。本文對“交通運輸企業”展開的相關稅收籌劃的研究,是在“營改增”措施實施后交通運輸企業形勢不容樂觀,所以需要公司提出合理的化解對策。
【關鍵詞】:營改增 交通運輸業 稅收籌劃
一、前言
自1994年以來,中國實施增值稅和營業稅平行征稅的稅收制度,但是這種稅收制度可能會帶來重復征稅的復雜環節,還可能阻礙增值稅的正常發展、影響國家稅收事業。國家為了解決原稅收制度中的不合理問題,在2011年間制定了交通運輸行業領域的“營改增”方案,并在2012年初對上海地區的相關企業展開試點。在“營改增”以后,少數企業確實會因增值稅稅率的降低而減輕稅負,增加企業經濟效益,但大多數企業會因增值稅稅率的改變而稅收成本逐漸增加。經調查證明,多數公司經營者稅收籌劃意識、缺少對經濟活動提前做出安排的能力是企業稅負遞增的主要人為因素。
二、“營改增”政策下交通運輸企業應采取的稅收籌劃對策
營改增實施初期,企業的稅收負擔并沒有因扣除營業稅額只繳納增值稅額而降低,反而稅負累計增長,故企業必須利用營改增的規章制度制定出合法可行的稅收籌劃方案。通過對“營改增”過程中納稅問題的分析,從稅收籌劃的方法、企業具體情況以及營改增的政策的多方面考慮,提出幾條有關交通運輸業的稅收籌劃對策,以改善企業稅收的壓力,在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推動稅收籌劃的發展,向國外學習,積極培養出更多稅收人才,推動企業稅收制度的科學發展。
(一)納稅人身份的稅收籌劃
交通運輸業在“營改增”后,依據稅法規定選擇作為一般納稅人身份的企業中因服務方式的不同而分別適用11%或6%的增值稅稅率,并且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而選擇作為小規模納稅人身份的企業則按3%的稅率交納增值稅,在計算中沒有進項稅額的概念。因此,公司在挑選納稅者身份時一定要慎重,要根據企業規模大小和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規劃,充分考慮兩者的利與弊。
(二)企業進項稅額的稅收籌劃
營改增政策實施后,交通運輸企業在發生經濟活動后,依據法律規定取得可用于抵扣的進項稅額較少,如此企業需要承擔的稅收成本就會越來越多。因此企業在發生經濟活動時,不可錯過任何符合要求的可抵扣進項稅額或者增值稅專用發票,切不可非法偽造進項稅額。
首先,企業采購成本時,必須要主動要求銷售方或者服務供應方開出增值稅發票。在采購相同產品或接受同樣服務而且價格水平相差無幾的條件下,企業應當優先考慮將一般納稅人企業作為銷貨方;另外,財務部門應準備好可隨時隨地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所需的稅務登記證副本及復印件,以增加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其次,企業在收取銷售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時,應考慮到遞延納稅期的優點,合理把握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的時間從而盡可能地推遲納稅時間。在企業實際的業務往來中,財務人員要注意收入的確認時間。不僅如此,可利用除銷的手段,分期支付核算,以收取的價款來決定開具發票的金額,這應當繳稅的勞務,應該盡可能在本月取得增值稅票據,方便更早實施增值稅的抵消扣除,降低本月的繳稅費用,進而實現繳稅遞延的目的。最后,在公司取得增值稅發票的情況下,應該在要求的180天以內完成有關認定手續,等各項流程都處理完以后,便能夠對進項稅數額實施抵消扣除。
(三)企業特殊銷售行為的稅收籌劃
根據國家財政部對各行業的增值稅稅率劃定的新標準,其中大多數的交通運輸企業因為納稅人身份的不同都已確定適用11%或者3%的增值稅稅率,但是交通運輸服務中出現的部分現代輔助物流服務則適用6%或者5%的稅率,這時就容易出現混亂的稅務核算。如果某交通運輸企業在提供交通運輸服務的同時,通過場地和人力等內部資源開展倉儲、搬運等輔助服務的多種經濟活動,那么這就是所謂的特殊銷售行為,在稅法上被稱為混業經營。對于從事混業經營的交通運輸企業,當會計核算不夠健全,無法區分適用不同稅種的業務金額,將從高稅率計征稅額。所以,對于從事混業經營的企業,應準確統計核算各服務項目的營業額,避免發生從高征稅的情況。
(四)交通運輸企業投資的稅收籌劃
一個企業的發展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如:項目的研發、產品的生產、商品的售前售后、企業的財務以及資產的投資等眾多因素,而交通運輸企業的資產投資主要分為對運輸工具的投資和對公共基礎設施的投資兩大部分。
1.投資運輸工具的稅收籌劃
交通運輸企業的生產工具為各種運輸工具,這些運輸工具不但數量較多、壽命較長,而且單位價值較大,如飛機、火車、輪船等。如果交通運輸企業想要增加對運輸工具等大額固定資產的投資,可以盡量推遲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理由如下:企業在“營改增”政策下購置交通運輸工具等大量的、費用較高的固定資產時,不僅可以通過取得更多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消扣除部分銷售稅額,更大程度上減輕稅收負擔;還可以增強企業實力,促進企業的穩健發展。
2.投資公共基礎設施的稅收籌劃
交通運輸行業中的公共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國家重點扶持的鐵路、公路、碼頭、機場、水利等方面,這些企業在前六年的經濟活動中依法按照“三免三減半”政策進行繳納增值稅,優惠政策享用之后,需向正常企業一樣按11%進行納稅。如果交通運輸企業加大對公共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那么企業不僅可以充分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還可以形成自己的行業優勢。企業在制定稅收籌劃方案時,要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公共基礎設施投資進行多方面考慮與分析。
【參考文獻】:
【1】嚴先鋒."營改增"的會計處理及其對財務的影響——以交通運輸為例[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5(11):86-91.
作者簡介:張思奇(1996——)女,漢族,安徽阜陽人,單位: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2018級研究生,企業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