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瑜
目前,我市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總數約占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78%,隨遷子女接受優質教育問題成為東莞教育的突出問題。我市主要通過民辦學校解決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問題,但民辦學校整體辦學水平不高。因此,提升民辦學校辦學水平成為全市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重點。2016年我市印發了《東莞市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委托管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用五年時間分兩輪實施委托管理,旨在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經過第一輪三年的托管試點實踐與探索,托管學校辦學水平整體得到提升,工作取得較好效果。
一、明確托管工作目標
實施委托管理,通過優質公辦學校對民辦學校進行托管,以實現三個目標:一是探索構建適合我市民辦學校發展的委托管理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實現公、民辦學校優質資源共享;二是學校根據托管總目標,結合實際情況,在提升校園文化內涵、打造辦學特色、建設教師隊伍、提升教學質量、搭建學生活動平臺等方面,分階段分項目制定具體實施目標;三是通過工作總結提煉,為第二輪委托管理試點工作、集團化辦學等教育改革項目提供經驗借鑒。
二、堅持托管工作原則
第一,以校為本原則。基于學校實情定制“一校一案”托管項目,托管委員會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在教育教研層面以師為本,在教育課程層面以生為本,分工具體、目標明確。第二,目標一致原則。托管委員緊緊圍繞“整體提升受托方學校辦學水平”這一目標,強化系統規劃,積極推動托管雙方教育要素的相互配合、互惠共贏。第三,民主開放原則。通過托管主體自我申報啟動項目,通過調研全面了解托管項目實施進程,通過征詢各校意見完善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通過各方問卷調查工作滿意程度,通過績效評估反饋指引工作完善。第四,結構匹配原則。三個層面體現:一是在管理層面,在教育理念、教育價值追求上形成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念;二是在教師層面,注重人文管理,通過常態教研、幫扶、參加專業技能競賽等提升專業人員教研能力;三是在目標層面,確定共同的效果量化指標。第五,資源共享原則。在行政層面,重視市級統籌,加強部門協調,形成市教育局牽頭,財政、人力資源保障等協同配合;在項目落實層面,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手段打造智慧教育平臺,互通共享。
三、正確處理幾個關系
第一,托管方和受托方的關系。公辦學校是規劃主體,要做到主動診斷,準確提出切入工作思路;民辦學校是實施主體,要積極主動配合開展工作,提高改革發展內動力。第二,政府資金扶持與舉辦者投入的關系。政府扶持資金的投入相應拉動了舉辦者在配套對接硬件、教師待遇、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投入,推動了學校發展。第三,破舊與立新的關系。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磨合,托管團隊結合實情革除了受托方學校不適應學校發展的舊制度,完善和補充了新的規章制度。舉辦者開始進一步思考學校的規劃發展,教師更新了育人觀念,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第四,短期改善與長期發展的關系。托管工作初始階段,采取“輸血”的方式實現短期托管目標。在逐漸筑牢托管工作基礎以后,建立受托方學校的“造血”功能,實現學校長期發展的目標。第五,隊伍建設與隊伍穩定的關系。托管團隊堅持走人才強校戰略,使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得到迅速提升。
四、科學推進托管工作
第一,筑牢托管工作基礎。一是在市、鎮、學校三者之間,在公民辦學校之間,在托管團隊內部之間建立良好關系;二是發揮了托管雙方雙主體的自覺作用;三是深入調研全面了解項目實施進程;四是在學校、人員、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理念等要素之間做到多方精準對接;五是在工作過程中持續改進,以適應實際需求;六是做到在人員、制度、資金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第二,抓住托管工作關鍵。一是注重干部和教師兩支隊伍建設。二是注重優化設施設備。三是注重構建長效機制。第三,充分發揮托管委員會的核心作用。托管委員會建立了定期例會制度,形成了公辦學校校長、副校長與民辦學校董事會、校長之間暢通的溝通機制,加強了頂層設計規劃。第四,制定并及時調整基于受托方學校需求的托管實施方案。堅持“以校為本”原則,立足于受托方學校需求,托管方學校組織對受托方學校進行初期診斷,并根據初期診斷結果和受托方學校董事會提出的托管目標,制定托管實施方案。第五,重視增強受托方學校的“造血”功能。在托管工作過程中,不斷幫助受托方學校進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注重學生健康成長,從頂層設計上保證逐步由“輸血”到“造血”轉變,以實現受托方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五、托管成效顯現
第一,受托方學校辦學內涵持續豐富。委托管理試點工作在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等方面加快豐富了受托方學校文化內涵。如東晉實驗學校推動“三香文化”建設;東安小學開展“悅讀經典·點亮生命”活動;莞雅現代小學大力打造“香雅文化”等。
第二,師生綜合素質整體提升。托管方學校通過加強教育教學管理、研發各類校本課程、共建校園文化活動、深化家庭教育等途徑,促進了受托方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綜合素養。如松山湖實驗中學和振安中學聯合開發教育云平臺,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
第三,校園文化建設更加完善。各托管委員會通過創新文化活動互動,提升受托方學校學生的道德、人文、藝術等綜合素養,并提出學校文化建設目標,不斷豐富文化內涵。例如,在東晉實驗學校舉辦三校學生共繪一幅畫、互薦一本書、共同舉辦“六一”文藝晚會,創新了公民辦學校校園文化互動模式,進一步完善校園文化建設。
第四,民辦教育區域品牌初步形成。通過托管工作,鼓勵并促使舉辦者更注重從特色建設、聲譽品牌、骨干教師、師資研訓和硬件設施等領域加大投入,不斷提升受托方學校的辦學品質。托管工作得到了社會媒體廣泛關注,《中國教育報》《南方日報》和廣東電視臺報道了振安中學、佳輝學校的托管成效,大立學校被評為“東莞市優秀民辦學校”。各受托方學校的招生人數均有較大幅度提升,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第五,委托管理工作機制逐步成熟。委托管理試點工作是積極的辦學模式改革探索和行動研究。通過三年的試點推進,初步構建了適合我市民辦學校發展的委托管理工作制度和運行機制,逐漸形成我市公民辦學校優質資源的共享機制,促進了受托方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為探索推廣鎮(街、園區)托管工作和集團化辦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第一輪委托管理試點工作大膽創新、穩妥推進,豐富了學校內涵,完善了校園文化建設,提升了師生綜合素養,推進了家校共育,使受托方學校辦學水平整體得到提升,在區域形成一定的影響力。該工作的實施,創新了“二托一”托管模式,積累了可行的托管工作經驗,為第二輪工作和集團化辦學提供經驗借鑒,為探索形成我市公辦和民辦學校優質資源的共享機制、促進民辦學校優質均衡發展奠定了基礎。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提升民辦學校辦學水平路徑的實踐研究——基于托管模式探索”成果(課題批準號: 2018YQJK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