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乃球
【摘要】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對小學班主任來講,情感教育是順利開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條件之一。班主任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強情感教育在班主任工作各環節中的滲透,為學生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
【關鍵詞】情感教育;班主任工作;溝通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感是人類實踐活動中產生的一種態度體驗。實踐證明,如果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愉悅的感受。如果班主任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就會覺得得到重視,進而親近教師、信任教師。通過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班主任就能順利開展班級教育管理工作。下面我具體談談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情感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講誠信,在學生中樹立威信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學生。你想學生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比如要想學生成為一個誠信的人,班主任就要在工作中注意以高尚的誠信人格影響學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才能在學生中形成榜樣的力量。千萬不要對學生失信,因為“失信就是失敗”。因此,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言而有信,以身作則。就算是因特殊原因而沒做到言行一致,也要誠懇地向學生道歉。這樣一來,就能在學生當中樹立起威信,贏得學生的信任,開展工作也比較順利了。例如,一個星期三的早上,天下著大雨,車子半路上又壞了,我到達教室時,早讀時間剛過去一分鐘。想起曾在教室里對學生說過:“不管是老師還是你們,我們都不能遲到。”我馬上走進教室,向學生道歉,說明遲到的原因。又如,我絕不為贏得“雙優班”的榮譽而掩飾班上的違紀現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身體力行之下,學生才能漸漸做到誠實守信。“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當班主任樹立了威信,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學生自然愿意聽從教師的教育。
二、關愛每一個學生,用真情打動學生
成功的教育是離不開班主任對學生的關愛的。教師在教育中要面帶微笑,用真情打動學生,才能取得“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首先,要尊重學生。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小學生更是如此。不管學生處在哪個層次、屬于哪種類型、存在哪些缺點,都要尊重他們、信任他們,絕不能歧視、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其次,要換位思考。在教育學生時,教師切記不要動怒,而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只要教師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愛,覺得你與他們是同一陣營的人,他們就會獲得安全感,也容易接受你的意見。第三,要經常交流。當學生犯錯時,別忙著批評指責他們。先心平氣和地聽聽學生是怎么說的,和學生進行知心好友般的交流,從中找到原因,再對癥下藥。課前課后,也應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發現異常就要及時找他們談心。爭取每天和每個學生都說上幾句話,讓學生感受到你發自內心對他們的關愛。
三、允許學生犯錯,寬容學生的缺點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對班主任來講,也沒有不會犯錯的學生。學生的每一次成長都取決于老師如何對待學生的錯誤。如果粗暴地對待和嚴厲地批評學生,學生只會表面順從、內心抗拒。但如果班主任能用寬容之心去對待犯錯的學生,學生就會感覺自己被愛、被包容,就會覺得有安全感。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做好學生的思想轉變工作。比如我們班的小杰同學,調皮搗蛋,是讓所有任課教師都頭疼的學生。幾乎每天都有學生向我告他的狀,說他拉前面女同學的辮子啦,弄臟同桌的本子啦,把后面的同學的書本藏起來啦,等等。說不生氣是假的,可我每次都告訴自己:別氣,別氣,生氣只會把事情變得更糟糕。于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寬容了他的錯誤。一天,沒有同學來向我告狀,我馬上表揚了他,說他進步了,不錯!雖然他還是會犯錯,但犯錯的次數越來越少,有時能堅持連續兩周不犯錯,進步相當大。如果我一開始就嚴厲地批評他,還能有現在這樣好的結果嗎?對犯錯的學生來說,寬容是冬天里珍貴的一縷陽光。作為班主任,允許學生偶爾的任性、有時的反抗,允許學生把好玩的天性表現出來,也是情感教育的一種體現。
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促進學生的成長
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都有他的優點和長處,教師應該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不斷進步。比如我們班的小松同學,沉迷網絡游戲,無心向學。我試過苦口婆心的說教、嚴厲的批評指責,可都沒有什么效果。直到有一天上課時,他的同桌突然嘔吐了,把一些臟東西吐到了他的身上。很多同學都捂住了鼻子,他卻沒有嫌棄,也沒有生氣,只忙著問他同桌有沒有事,還趕快把臟東西處理干凈。我被這一幕深深地感動了,小松盡管有很多缺點,可他身上也有“閃光點”啊!我“狠狠”地夸了他。都說“好學生都是夸出來的”,這話一點都不假。我趁機讓他幫忙上網尋找一些學習資料,他也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他真的完成了我給他的任務,我在班上又將他大夸特夸了一頓。他笑得真開心,追著我給他布置新的任務。慢慢地,他在學習上也有了進步。所以,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閃光點”為教育契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五、加強溝通,耐心“靜待花開”
“溝通從心開始”,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更應如此。盡管每個學生的個性有所不同,但教師應信任他們,想方設法走進他們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想法,傾聽他們的心聲,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溝通,表達你對他們的理解,說出你的意見以及期望。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善意、關心和期待,才會受到觸動,進而改變自己,不斷進步。除了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外,教師還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使教育效果達到最優化。在學生改變的過程中,出現反復是正常的,教師要有耐心去“靜待花開”。
總而言之,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教師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關愛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進步,以一顆真心對待學生,就能順利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進而創造出教育奇跡。
參考文獻:
[1]肖強.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重慶與世界,2018(04):97-98.
[2]秦學軍.情感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