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玲
摘要:公路工程施工條件復雜,不可控因素較多,給質量檢測管理工作帶來了挑戰。如何控制工程質量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是公路工程檢測人員必須面臨的問題。而實踐證明用程序文件指導具體的檢測活動能規避許多檢測過程中不確定的因素。文章從程序文件的基本要求出發,總結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影響因素,結合機構的實際情況案例,分析機構程序文件制定的思路和方法,為各機構面向不同實施對象程序文件的制定奠定基礎。
關鍵詞:公路;檢測;程序文件;因素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has complex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and more uncontrollable factors,which bring challenges to quality inspection management work.How to control the accuracy and authenticity of engineering quality data is a problem that must be faced by all highway engineering inspectors;and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using the procedural files to guide specific testing activities can avoid many uncertain factors in the testing process.Starting from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procedural documents,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uracy of detection results,then,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it analyzes the thoughts and methods for developing the organizations procedural files,thus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dural files for different implementation objects.
Highway;Detection;Procedural file;Factor
0 引言
1959年,美國國防部向國防部供應局下屬的軍工企業提出了品質保證要求,要求承包商“應在實現合同要求的所有領域和過程中充分保證品質”,并對品質保證體系規定了兩種統一的模式,這就是產品質量檢測的雛形。現代的第三方產品品質認證制度早在1903年發源于英國,是由英國工程標準委員會(BSI的前身)首創的。1971年,ISO成立了“認證委員會”(CERTICO),1985年,易名為“合格評定委員會”(CASCO),促進了各國產品品質認證制度的發展。
作為生產數據的企業——檢驗檢測機構,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無疑就是企業的生命。檢驗檢測機構是為社會提供公正數據的第一責任人,對其出具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負責,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1]。偽造數據不僅使自己的產品聲譽掃地,還會給經濟建設帶來重大損失。
交通行業的檢驗檢測機構是為公路工程所用材料、工程制品、工程實體的質量和技術指標進行檢測的機構,是為保證公路、水運工程質量及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提供關鍵數據的部門。而公路、水運工程面臨點多、線長、面廣,質量要求高,形成時間長,戶外作業環境復雜不可控因素多,交叉工序多等生產特點。如何保證公路、水運工程所用的材料、構件、工程制品、工程實體質量和技術指標在試驗檢測活動過程中數據的準確性、有效性、科學性是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1 影響公路行業檢測數據的因素分析
1.1 環境條件對檢測數據結果準確性的影響
試驗結果是在特定的試驗條件下得出的客觀結果,結果的可靠性與可比性受試驗條件的影響很大。例如測定瀝青混合料車轍試驗時,按《公路工程瀝青及瀝青混合料試驗規程》(JTG E20-2011)標準要求,車轍試驗機須安裝在有加熱器、能自動控制溫度、配置控制氣流循環設施、能達到恒溫要求的檢測場所內,操作時將試件連同試模一起,置于檢測場所已達到(60±1) ℃的恒溫環境中,保溫時間≥5 h,不得>12 h,控制試件溫度穩定在(60±0.5) ℃。在1 h測試過程中,如果檢測場所沒有配備相關溫控設施,試驗期間無法監測恒溫室溫度記錄,這樣會造成檢測結果的偏離,不能保證檢測數據的科學、真實、準確、可靠。
1.2 檢測樣品抽取和制備對檢測數據結果科學性的影響
抽樣工作貫穿試驗檢測活動全過程。要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必須對產品進行檢查,而這種檢查不可能是全數檢查的,如果是破壞性檢查更不可能進行全數檢查。因此必須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使檢測數據能代表被檢測實體的真實狀態,再以取得的樣本狀態返回表征實體狀態,以此滿足檢測數據的科學性。
例如《石灰取樣方法》(JC/T 620-2009)中規定,生石灰粉或消石灰粉袋裝取樣法為:“從每批袋裝的生石灰粉中隨機抽取10袋,每袋取樣量≥500 g,將取得的樣品混合好后,采用四分法將其縮分到生石灰粉≥1 kg,縮分后的混合樣均分后,一份為檢驗樣品,一份為封存樣。”如果在實際中一次性從1袋石灰中抽取≥500 g作為試驗樣品,或者從1袋石灰中取出部份作為樣品,都是不符合抽樣標準要求的。這會使樣品不具有代表性,導致檢驗結果不能代表該批編號石灰的整體質量水平。
同時,樣品制備對檢測數據的準確性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例如《水泥化學分析方法》(GB/T176-2017)中明確規定水泥樣品制備:采用“四分法或縮分器將試樣縮分至約100 g后,應經過150 μm方孔篩進行篩分,達到除去雜物的目的,再將除去雜物的篩余物研磨后迅速使其通過孔徑為150 ?μm的方孔篩,進行充分混勻,裝入潔凈、干燥的試樣瓶中,密封、進一步混勻供測定用。如果試樣制備過程中帶入金屬鐵可能影響相關的化學特性的測定,應用磁鐵吸去篩余物中的金屬鐵后,才能用作測試樣品”。如果在進行水泥化學分析樣品制備時,經研磨后的樣品未全部通過150 μm孔徑篩,或者在研磨過程中受潮、未拌合混勻以及未用磁鐵吸去篩余物中的金屬鐵,會導致水泥化學分析(如三氧化二鐵、氯離子、二氧化硅)等檢測結果出現偏離概率大的情況,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1.3 儀器設備量值溯源對檢測數據準確性的影響
檢測工作的基礎保障是儀器設備量值溯源管理工作。檢驗檢測機構應對檢驗檢測結果、抽樣結果的準確性或有效性有影響的設備或對計量溯源性有要求的設備,包括用于測量環境條件等輔助測量設備有計劃地實施檢定或校準[1]。設備管理員應按照《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檢定/校準指導手冊》中對儀器設備計量溯源的要求,制訂計量溯源總體計劃,實施儀器設備檢定或校準工作,對儀器設備檢定或校準的測試結果及時確認。針對校準結果產生的修正信息,檢驗檢測機構應確保其在檢測數據及相關記錄中被加以利用并備份和更新[1]。對使用頻次高的,使用環境惡劣的,對檢測結果有重大影響的,移動使用的,漂移較大、穩定性較差的,曾經過載或懷疑有質量問題的儀器設備,可采用傳遞測量法、多臺套設備比對法、標準物質法、留樣再測法、實物標件檢查法、自帶標樣核查法、直接測量法、實驗室間比對法等任一方法開展核查工作[4],確保檢測儀器設備性能的準確、可靠,從而保證檢驗檢測結果數據的有效性、準確性。
1.4 檢測人員對檢測數據結果真實性的影響
檢測工作的主體是從事檢測的人員,檢驗檢測活動的開展都是圍繞檢測人員為中心來進行的,因此從業人員的素質是決定檢測數據準確性的關鍵因素。素質過硬、經驗豐富、操作能力強的檢測人員所出具的檢測數據的質量往往高于一般檢測人員。檢驗檢測數據的準確性不僅與檢測從業人員技術水平有關,也與其工作責任心、職業道德密不可分,這兩者對提高檢測結果數據的準確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檢測機構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重視檢測人員知識更新,不斷提高試驗檢測業務水平,使檢測人員嚴守職業道德和工作程序,能獨立開展檢測工作,保證試驗檢測數據的科學、客觀、公正,并對試驗檢測結果承擔法律責任[2],確保所出具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真實性。
1.5 檢測標準方法選擇對檢測數據結果有效性的影響
正確選擇檢測方法對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至關重要,它能規范檢測工作,減少檢測工作的隨意性。例如在進行塑料壓縮性能試驗時,《塑料壓縮性能試驗方法》(GB/T 1041-1992)標準中規定:“把試樣放在兩壓板的表面之間,并使試樣中心線與兩壓板表面中心連線重合,確保試樣端面與壓板表面平行,調整試驗機使壓板表面恰好與試樣端面接觸,并把此時定為測定變形的零點”。如果檢測人員在試驗時,未能使試樣中心線與兩壓板表面中心連線重合,未能調整試樣端面與壓板表面使其恰好接觸,測定變形的零點就會不準確,那么檢測結果試樣的實際負荷和壓縮應變會出現偏高或偏低現象,從而影響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2 程序文件制定的思路與方法
針對公路行業檢測活動的諸多影響數據準確性、真實性的因素制定相應程序,以執行程序文件為綱要,提高檢測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完善監管制度、建立責任追溯制度、建立誠信機制等都是保障檢測數據準確性、真實性的有效方法。
2.1 檢測環境程序文件制定
在環境條件方面建立《檢驗檢測場所環境控制管理程序》系列程序文件,從環境條件的識別、環境相互影響要求、環境條件監控要求、進入使用檢測區域的限制要求等方面對實驗室環境條件提出監控方法與措施:
(1)檢測機構技術負責人應組織檢測人員根據儀器設備的使用要求和執行檢測標準方法對設施和環境條件的要求進行識別,并確定影響檢驗檢測結果的環境因素,重點關注溫度、濕度、振動、噪聲等因素。
(2)檢測項目負責人根據確定的環境因素,提出監控手段、方法和配置相應的監控設備,并將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環境條件的要求編制《檢測場所環境監控要求一覽表》。
(3)檢測人員應熟悉檢測的環境條件要求,正確使用環境監控設施設備,確保試樣狀態調節、試件制備、測試過程在規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
(4)檢測人員在檢測前應根據檢測項目參數和標準規范的規定要求,認真核對環境條件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當環境條件符合后方能開始檢測,并及時記錄環境條件。當環境條件不符合要求時,應采取措施,而措施無效時應停止檢測并予以記錄。
(5)檢測場所規劃應遵循總體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組織協調順暢的原則[3]。要求不同的檢測作業、不同檢測樣品在同一貯存區域和不同消耗品之間有相互影響的,應采取隔離措施。對一些有特殊環境條件要求的場所(如標準養護室)除配置環境監控設備外,應制定出入庫管理制度,指定專人負責做好環境條件的監測。
環境條件符合性在檢測過程環節為首要條件,例如在《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GB/T 1346-2011)標準中規定,水泥室內環境條件要求“試驗室溫度為(20±2)℃,相對濕度應≥50%;水泥試樣、拌合水、儀器和用具的溫度應與試驗室一致;濕氣養護箱的溫度為(20±1)℃,相對濕度≥90%”。在測定水泥凝結時間時,如試驗室溫度及濕氣養護箱溫度、濕度均不滿足標準規范要求,測定水泥凝結時間的最終結果不是時間偏長就是時間偏短,這樣檢測出來的數據結果不是真實數據,會嚴重影響數據的準確性。
2.2 抽樣控制程序制定
(1)制定抽樣計劃。抽樣計劃應以統計技術為基礎,參照《隨機數的產生及其在產品質量抽樣檢驗中的應用程序》(GB/T 10111-2008)和《周期檢驗計數抽樣程序及表(適用于對過程穩定性的檢驗)》(GB/T2829-2002),結合產品批量大小來制訂抽樣計劃。抽樣計劃主要包括抽取的產品名稱、品種規格、取樣地點、數量、取樣的方法要求等。抽樣計劃確定后,抽樣執行人接到抽樣任務后應明確抽樣目標和抽樣原則。
(2)抽樣要求。抽樣執行人應嚴格執行抽樣計劃,除非發現抽樣計劃有錯誤,否則任何人不得根據個人意愿隨意更改已定好的抽樣計劃。整個抽樣過程應遵循以下規則:①不能有意識地只抽取好的或差的;②當樣品按平面排列時,抽取樣品的行和列要相對均勻;③當樣品分層排列時,應使樣品在各層的分布相對均勻;④當樣品由不同批次組成時,應按批次數量的比例抽取樣品。
(3)封樣管理。樣本抽好后,應按照標準、規范或文件合同有關規定對樣本進行標識、封樣,并及時編制抽樣單。抽樣單應包括: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生產日期、生產批號、產品等級標注執行標準、抽樣數量、抽樣基數、批量抽樣日期、樣本量及封存地點、封樣狀態、抽樣方案和取樣方法等,最后須經抽樣人簽字。
檢測從業人員必須堅持隨機原則,即在抽樣檢驗產品質量時,只有堅持隨機原則才能確保抽取出來的樣品具有代表性、一致性且其概率與檢驗批相同。同時可將抽樣誤差控制在最低標準要求,繼而保證抽樣檢驗結果具有較強的代表性。例如現場壓實度檢測中,樁號選取時若不采用隨機抽取,帶著檢測人員個人主觀因素任意選取,就不能滿足《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 土建工程》(JTG F80/1-2017)實測項目檢驗規定的要求:“對檢查項目按規定的檢查方法和頻率進行隨機抽樣檢驗并計算合格率”,就不能真實反映需要檢測路段的真實有效的壓實密度,數據結果就不具有代表性、科學性。
2.3 檢測人員檢測活動程序文件
針對檢測人員的檢測活動制定了人員管理、培訓控制程序,人員監督程序,檢測過程控制程序,現場檢測程序,不符合工作程序,檢測記錄、報告控制程序等一系列程序[1]。針對檢測人員從能力培訓到人員監督,再具體到室內外的檢測活動,使其檢測數據的記錄報告的編寫都以程序文件的方式固化成文件,要求每個檢測人員嚴格執行。
現場檢測程序中規定:“檢測項目負責人在確認檢測條件已滿足檢測要求后,即可實施檢測工作。”“檢測人員按照技術標準,作業指導書及檢測方案要求開展檢測工作,認真記錄檢測過程及檢測數據。”“在檢測中,檢測人員應注意觀察設備工作狀況,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檢測工作,查明原因,排除故障,確保設備正常后方可繼續檢測。”“在檢測中,檢測人員應隨時監控和記錄環境條件的變化情況,及時填寫《檢驗檢測工作場所環境控制記錄表》,當環境監測顯示環境條件達不到檢測條件要求時,檢測人員應停止檢測,查明原因,采取措施直至環境條件滿足要求再繼續檢測;對不能間斷的檢測活動采集的檢測數據應宣布無效。”“對難以控制的環境條件,檢測活動應考慮在時間和地域上實施隔離,以確保檢測結果數據的有效性。如經過努力,環境條件還是達不到檢測要求,項目負責人應與委托方協商是否繼續檢測或考慮由此引起的不確定變化。”
檢測記錄要求:“各部門根據程序文件的規定,認真、及時地做好本部門有關的記錄。記錄信息的內容應包含整個過程的全部信息,力求完整,以保證必要時在盡可能接近原條件下進行復現。”“記錄應在工作中形成,不得補記、追記、重抄。”“記錄宜使用藍或黑色墨水鋼筆、簽字筆填寫,計算機自動采集數據時可采用計算機打印。記錄需真實、齊全、及時、清晰、明了,并附有校核人員、檢驗檢測人員或制樣人員的簽字等識別。”“各個過程產生的記錄的格式隨同程序文件一起報公司審批。”如實填寫《文件更改申請單》,“對記錄格式的適用性,應定期評審,如各部門在準備管理評審匯報內容時進行。需要時,可隨時進行評審。”
從環境設施到儀器設備,從機構管理到檢測記錄表格,程序作為行動的依據和準繩,帶來了豐碩成果:廣西路建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廣西某高速公路路面工程D合同段,被廣西建筑業聯合會評為“2017年廣西建設工程優質結構獎”;2018年5月被廣西建筑業聯合會授予“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筑業綠色施工示范工程”稱號。將程序文件作為執行、驗證和評審質量活動的依據,可為數據結果的準確性、有效性、科學性提供保證。
3 結語
檢測數據是檢測企業的唯一產品,也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東西,它能顯示檢測企業的管理水平,也能體現檢測人員的素質。只有不斷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改進管理模式,不斷采用新思路、新方法管理好檢測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才能向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結果,才能保證出具的數據和結果可靠、科學、真實、準確。要求檢測人員在日常的檢測活動中嚴格執行制定的相關程序文件,輔以各個環節的監督檢查,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檢測機構數據管理辦法。同時,不斷改善機構的設施與環境,是檢測工作的重要基礎;檢測標準方法是機構實施檢測工作的依據和資源,應及時更新標準,選擇合適的標準方法;按規定檢定或校準計量器具是保證檢驗儀器設備處于受控狀態的一種技術措施;正確地進行樣品的抽取與制備是檢測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只有牢牢抓住這些關鍵環節,才能不斷提升檢測水平,從而確保檢測數據結果的準確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RB/T 214-2017,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S].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管理辦法》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令2016年第80號[Z].
[3]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工地試驗室標準化建設要點的通知(廳質監字〔2012〕200號)[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