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燕
摘 ? 要:設立高職機場運行專業的目的是培養民航客運銷售、運輸、服務等一線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德國“雙元制”教育的理念具有顯著的職業教育特征,核心是培養核心創新能力。以機場運行專業為例,研究現階段專業發展現狀,分析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結合德國“雙元制”的教育理念,探討將德國“雙元制”教育理念引入機場運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可行性。
關鍵詞:雙元制;機場運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民航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戰略產業。據民航局《2018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1],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共有頒證運輸機場235個,比2017年增加6個,而在《民航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中指出,預計到2020年,民航從業人員總量將達到240萬人,其中,直接從業人員140萬人,客貨銷售、代理等相關從業人員100萬人[2]。行業發展規模、運輸機場數量和專業人才需求都將持續快速增長,為了適應未來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飛行學院開設了機場運行專業,旨在培養能夠從事航空地面服務一線工作和具有基層管理能力的人才。本課題將德國“雙元制”教育理念融入機場運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當中,加強與行業聯系,著力培養滿足行業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 ? ?德國“雙元制”教育理念簡介
“雙元制”職業教育是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理念,為德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輸送了大量高素質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雙元制”既是一種教育制度,又是一種教學模式,所謂“雙元”,是指職業培訓過程中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是指職業學校,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3],“雙元制”以現代學徒終身持續發展為依據,實現指示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雙重培養,以適應社會和企業崗位的復合需求。
德國“雙元制”理念的課程體系建設以職業能力為導向,通過學校、跨企業培訓中心和企業的共同協作,制定人才培養計劃,開發課程體系和培訓資源,建設一體化教師和培訓中心,建設和培訓師資團隊[4-5]。學校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個人能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工作態度和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在課程設置方面,分為基礎性課程、崗位性課程和職業化課程,分別由學校、培訓中心和企業負責,培養過程堅持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獲取知識的方法。
2 ? ?高職機場運行專業現狀
截至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開設機場運行專業的高職院校共有25所,通過研究高職院校機場運行的專業體系和辦學特色,機場運行專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人才培養定位不清晰
很多高職院校將機場運行專業崗位定位是機場地面服務、機場運行指揮和候機樓管理這3個職業崗位群[6],在專業技能的培養目標上等同于本科民航院校,人才培養定位過高導致課程體系建設復雜化,但通過實際的機場調研后發現,機場運行指揮崗位、候機樓管理面向的是更高層次的人才,與大專學生職業能力定位不符。
2.2 ?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
目前國內高職院校機場運行專業教學標準不統一,各高職院校根據自己的課程標準安排授課,在授課內容和課程考核方式方面,各高職院校存在很大的差異,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在專業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其次,在課程安排上,偏重于機場專業知識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禮儀、形體、著裝方面的教學。最后,實訓課程和理論課程的匹配度不高,機場運行專業的學生最終面向的就業崗位是機場、航空公司、航空服務企業的生產、服務、建設等一線崗位,實訓室建設耗資巨大,一體化軟件系統實現困難,對于尚在起步階段的高職院校來說難以承擔,導致在專業技能培養上不能完全符合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工作能力需求。
2.3 ?專業教師的企業實踐經驗不足
一方面,高職教師招聘要求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這類教師理論教學水平較高,能較好地完成高職院校的教學科研任務,但在相關行業崗位的工作經驗有所欠缺,很少受到技能操作的訓練,同時由于機場地面服務行業的特殊性,教師下企業實踐的機會也相對缺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結合實際崗位教學,導致學生對專業、行業的理解不透徹。另一方面,學校實訓場所的局限性導致學生缺少足夠的實踐經歷,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容易產生怯場、緊張等不良情緒。
3 ? ?“雙元制”理念下高職機場運行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3.1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明確專業定位
通過對民航機場、航空公司進行需求調研,學生頂崗實習,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調查等多種途徑,明確高職機場運行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能夠從事民航票務、值機、候機引導、問詢、VIP 接待、配載等一線崗位,適應現代航空產業發展要求,具有安全素養、人文素養、服務意識、創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技術技能人才[7]。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結合機場一線崗位工作流程,設置學習領域;以問題為導向,設置學習情境,將相關性問題的開發構成一門課程,最終形成機場運行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明確的培訓計劃和考核標準,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
3.2 ?多方參與,突出技能培養
在德國,職業教育工種有370余種,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由國家統一職業培訓條例,各州統一職業學校教學大綱,職業考試資格由行會進行統一,企業和學校共同開發課程,保證“政府、企業、行業、學校”高度一體化。在教學組織方面,采用分段交替的原則,4-6周交替、2-3周交替、3-3周交替,強化崗位技能培訓,重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在中國,職業院校在設置專業時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職業院校可根據本校專業體系發展需要進行新專業的申報,專業審批程序寬松,導致人才培養方案不統一,人才培養質量參差不齊,為此,我國應加快推進高職院校改革,從法律層面對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標準、職業教育標準、評估標準進行規范。深化產教融合機制,建立多方參與的專業設置組織機制,在進行專業設置時,提高行業企業的參與度,既能了解企業人才需求,明確人才定位,也能及時更新行業信息,保證技能培養和企業需求相匹配。
3.3 ?構建“雙元結構”教師小組
《職教20條》第12條提出“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該政策能夠有效解決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不足的問題。“雙元結構”教師小組由學校專任教師、企業專家和兼職教師共同構成,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設置學習領域,由專門的“雙元結構”教師小組負責,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不同學習情境的教學。同時,小組內“理論性”教師和“技能型”教師可以相互學習,借鑒經驗,促進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4 ?; ?結語
課程是師生成長的載體,是人才培養的靈魂,完善專業課程體系是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必要條件。在進行機場運行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的問題,德國“雙元制”教育理念以行動能力為導向,人才培養質量為唯一標準,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借鑒意義,為高職院校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參考文獻]
[1]中國民用航空局.2018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9-05-08)[2019-10-10].http:// www. caac. gov. cn/ XXGK/ XXGK/ TJSJ/ 201905/ t20190508_196033.html.
[2]民航業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EB/OL].(2011-04-20)[2019-10-10].http://www.caacnews.com.cn/1/1/201104/t20110420_1085449.html.
[3]楊麗娟.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的啟示[J].職業教育研究, 2006(8):176-177.
[4]王惠蓮.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經驗與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9(5):86-92.
[5]張永莉.淺析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的特點與啟示[J].中外企業家,2019(4):165-166.
[6]任 ? 強,褚雙磊,盧 ? 飛,等.機場現場運行管理方向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27-30.
[7]盧 ? 竹.OBE理念下高職機場運行專業課程建設研究[J].職教通訊,2017(3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