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開偉
近兩年,在多番樓市嚴調控政策“轟炸”下,我國各地樓市價格快速上漲的態勢得到了抑制,并趨于穩定,尤其是一線城市或熱點二線城市的房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這似乎讓全社會產生了一種投資判斷:中國房產貶值時代來了,未來房產失去了投資價值。
那么,這種判斷正確嗎?或者這對中國未來房產投資方向下的結論靠譜嗎?回答是否定的。應該說這種判斷不過是一種幻覺,抑或是一種錯覺。事實上,未來中國的房產至少在30年內價格不會下降,擁有房產的人財富也不會縮水。
筆者持這種觀點,并非是在為中國房地產唱贊歌,也并非為房地產商們站隊,而是基于中國客觀經濟現實支撐房產不會縮水而得出的基本判斷。
放眼望去,現在給予老百姓能夠保值增值的渠道有多少?投資產品又有多少?目前來看還確實不多,投資渠道相對狹窄,投資產品寥寥可數,除了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股票、政府發行的債券之外,能夠讓老百姓放心而又安心投資的渠道實在少之又少。并且,現在銀行有破產可能、理財產品打破剛兌、股市風險較大、政府債券收益不高,相比這些投資,還只有房子、門面、商鋪等這些不動產保值增值功能較強,不怕貨幣多發,也不怕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在一定的時間里,擁有一些房產還是可以穩坐投資“釣魚臺”。
或許會有人拿中國的人口說事,說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未來的房產需求也在下降。事實上這也是一種不切合實際的判斷。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雖然出生率下降,但人口總數未來二三十年仍然不會下降,即使未來我國人口有可能出現拐點,政府也會采取相關措施來刺激生育。假如進入一個人擁有幾套房子的時代,房產價格才會真正下降,房產也才有可能真正成為難以保值增值的投資品。但那時離現在還很遙遠,不足以成為減少房產投資的真正理由。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指出,目前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深入加速,城市人口還在呈增長之勢,而且越是大城市,擁有越多的社會資源,比如就業、社保、醫療、教育等,這些都比中小城市豐厚,不斷吸引人們的擁入,再加上各類城市仍有數量不等的剛需購房群體,推動房產價格上漲的動力依然較為強勁。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2月70個大中城市的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0.1%;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漲幅連續17個月回落,本月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漲幅分別比上月擴大0.4個和0.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也分別比上月擴大0.4和0.1個百分點。這表明商品房的價格總體仍呈上漲態勢。
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隨著中國物聯網商業發達及快捷高效,將導致大量實體店面的關閉,也會使大量的門面、商鋪變得不值錢,也難以保值。要承認物聯網商業的出現確實對實體店面、商鋪形成一定的負面沖擊,也影響門面、商鋪的租金收益;尤其是一些位置偏僻、人流量較少地段的門面和商鋪,也可能出現難以租出去的冷場局面。但大家要看到,這可能只是暫時性的,也不可能成為一種趨勢。因為現在不少大型物聯網企業比如阿里巴巴、京東等都在尋求與線下實體店相結合的模式,以迎合消費者現場購物消費體驗感強的消費特點,這對房產的保值增值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更對擁有門面、商鋪等房產投資者帶來重大投資利好。
其實,作為普通投資者應該非常明白房產的重要性,手中持幣的投資者如果沒有更好的、更穩妥的投資方向,只要政策允許,依然可在好的城市、好的地段適當購買一些房子、門面和商鋪,筆者相信,在十幾年二十幾年之后,你肯定會對自己今天所做的投資抉擇暗暗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