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靜
摘 要:對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科學評價,可以提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提高專項資金利用效率。本文闡述了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概念,分析了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作用、內容以及方法和標準,最后對當前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善策略。
關鍵詞: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
一、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概述
(一)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作用
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是指使用專項資金的單位或者財政部門依據科學性、可比性以及重要性等原則,通過規范和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法,從資金使用管理和目標實現程度等方面開展的全面考評。首先,將上年度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依據,使專項資金項目年度預算編制更加科學和合理;其次,有效避免事業單位專項資金分配不透明、不公平以及資金短缺等問題,更加合理有效地分配事業單位專項資金;最后,通過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切實避免政府在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方面的失靈,提升相關部門決策的效率。
(二)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內容
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目標的樹立;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所采取的方法;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目標所產生的效果,是否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分為事前績效評價、事中績效評價以及事后績效評價。事前績效評價為分析事業單位專項資金項目立項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審核項目所需資金的投入,對績效不高的項目減少甚至不予投入,項目預算的分配要綜合考慮資金投入到項目所產生的預期效益;事中績效評價為在項目進行過程中,跟蹤評價項目階段目標的進展情況和項目實施進度,綜合控制專項資金在實施過程中的成本,對其成本控制效率開展評價工作,增強專項資金利用率;事后績效評價為項目的最終盤點階段,關注項目支出所產生的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的最終目的是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避免專項資金分配和使用過程中的弊端,總結項目經驗,為順利實施以后項目提供良好借鑒。
(三)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方法和標準
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主要采用綜合評議法、成本效益法、關鍵績效指標法、目標管理法等。綜合評議法是由相關領域的專家,通過對事物現存的特性進行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預測事物未來的一種方法;成本效益法是通過技術方法,分析某段時期收益和成本支出情況,最終評價績效目標的有效性,該方法適用于收益和成本可準確計量的項目;關鍵績效指標法是指運用系統的方法,通過提煉歸納關鍵要素,確定關鍵指標,并作為關鍵業績評價的程序方法與指標體系;目標管理法指通過項目預算指標和實際指標完成情況的對比,完成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程序方法。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標準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行業標準、歷史標準以及計劃標準。
二、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意識薄弱
目前,一些事業單位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開展了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工作,但現在的績效評價工作所關注的是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和專項資金執行過程中的合理、合規性,而對于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方法的選擇、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以及專項資金支出后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沒有進行評價或評價不全面。傳統的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模式已執行了多年,對現存的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途徑產生了較強的依賴,一些事業單位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缺乏了解,忽視了績效評價在專項資金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理念沒有深入人心,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意識薄弱。
(二)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獎勵監督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獎勵監督機制存在弊端。一方面,沒有建立起獎勵機制,績效評價工作開展好與壞差別不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員工工作積極性,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的進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另一方面,外部只有財政部門在實施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導致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公正性以及可靠性嚴重不足。事業單位在推進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過程之中,獎勵監督機制不健全,影響了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效果。
(三)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
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關于事業單位專項資金收入、支出的資金使用率指標較少,一些單位專項資金明細科目出現超支情況,還有些單位結余的專項資金金額較大,以上情況很難反映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特性。一些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可比性較差,直接降低了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效率。還有些事業單位沒有依據國家評價工作規范制定本單位的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方案,導致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在評價標準和依據方面不規范,降低了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效率。
(四)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人員專業素養不高
開展評價的工作人員缺乏足夠的專業素養,參與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專家不熟悉相關領域的政策法規,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欠缺,不具備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方面所需要的執業資格,同時在敬業精神以及職業道德上也嚴重不足,在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時往往敷衍了事,導致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只能夠是流于表面。另外,一些事業單位確定績效評價對象后,由主管單位組織相關人員成立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小組,對該項目開展針對性績效評價工作,由于這樣的績效評價小組成員大多身兼數職,隊伍成員之間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了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效果。
(五)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效果差
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效果較差,對其結果的分析和運用還有待于提高。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有新的專項時,可以將之前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借鑒和參考;另一方面,在建立專項資金項目庫時,可以將專項資金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基礎檔案資料錄入進去。由于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還不完善,前后年度的績效評價結果未能有效結合,這就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發揮出績效評價的導向功能,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績效評價的權威性,制約了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
三、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對策建議
(一)提高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意識
廣泛宣傳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理論與意義、方法及重要性等有關方面的知識。改變“重資金分配,輕資金管理”的陳舊管理理念,促進有關人員熟悉和掌握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方式和方法,加強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重視程度,不斷強化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理念,切實提高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意識。
(二)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獎勵監督機制
事業單位應當將專項資金績效評價與相關責任人緊密聯系起來,將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作為年終考評的內容之一,實現激勵約束,外部監督可以采取財政部門加第三方中介機構的模式,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單一主體不全面、不公正的問題,從而確保事業單位專項資金在整個資金管理的各個環節更加合理,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獎勵監督機制,增加項目資金的利用率。
(三)完善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
完善的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可以提升專項資金管理水平,增加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真實客觀性,因此,事業單位應完善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避免單位遭受損失。加強對事業單位專項資金收入、支出的資金使用率指標分析,嚴控事業單位專項資金超支,強化對結余專項資金的管理,完善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規范專項資金績效評價規則與方案,增強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的效果。
(四)提升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事業單位進行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時,聘請的專家應熟悉該領域政策法規,具備豐富的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經驗,具備良好的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具備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客觀、公正的進行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高等院校加大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人員的培養力度,培養不同層次的績效評價方面的高才生。另外,政府部門應公開選拔專項資金績效評價人才,組建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專家庫,頒發相應的聘任證書,充分發揮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專家應有的職能。多措并舉,切實提升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
(五)增強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能力
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是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重點,通過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的有效運用,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項目順利實施,促進事業單位的長足發展。重視對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充分發揮評價結果的導向作用,將事業單位專項資金預算與績效評價結果進行有效結合,作為調整本年度預算和編制下年度預算的依據,加強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對項目預算的指導作用。公開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將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結果在部門官網進行公布,增強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績效管理的透明度。
參考文獻:
[1]趙福軍.發揮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作用加快推動外經貿發展方式轉變[J].國際商務財會,2014(10).
[2]鄭方輝,李文彬,盧揚帆.財政專項資金績效評價[M].新華出版社,2012.
[3]鄭方輝.中國政府績效評價紅皮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31-35.
[4]莫嵐.事業單位財政專項績效評價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