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淑嫦
摘 要:國有企業的發展直接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而國有企業的融資方式以及融資結構在國有企業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的融資結構以及融資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國有企業在新形勢下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因此本文通過對國有企業的融資方式以及融資機構進行探討,以期為國有企業的融資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融資方式;融資結構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主體,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除了通過經營獲得經濟利潤外,還擔負著解決社會就業、維持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社會責任,因此國有企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國家政府的高度重視。國有企業通常規模較大,在發展過程中往往存在大量的資金需求,所以采取科學合理的融資方式來保障國有企業資金的高效穩定運轉,對國有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的融資方式主要有直接融資方式和間接融資方式,而融資來源包括銀行貸款、金融機構、債券融資以及股權融資等多種方式,這為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資金基礎。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融資理念和觀念的不斷改變,我國國有企業傳統的融資方式和融資能力以及難以滿足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新環境下進一步發展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進行融資方式的創新和改革,在傳統融資方式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拓寬融資渠道,通過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融資能力為國有企業的進一步健康穩定可持續性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一、我國國有企業融資方式優化策略分析
(一)加強國有企業與銀行之間的溝通交流
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與銀行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有助于銀行為國有企業發展提供融資商的便利。對國有企業來說應該在對自身制度進行發展完善的情況下,主動加強與銀行之間的溝通交流,與銀行之間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在國有企業與銀行交流的過程中雙方都可以是自負盈虧的經濟體,因此雙方之間應該注重經濟上的平等性[1]。對于銀行來說,與國有企業進行溝通交流有助于進一步擴大業務范圍,促進銀行自身的發展。同時為了有效控制在融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銀行應該建立相應的風險防控機制,將融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
國有企業在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的過程中,銀行需要對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以及管理情況進行實際調查,基于調查結果確定銀行對于國有企業的貸款額度、貸款方式以及貸款發放時間。同時銀行還需要對國有企業的產權歸屬問題進行確認,防止在后期放貸以及還款的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爭議,有效保障國有企業和銀行雙方的合法權益。雖然國有企業在向銀行貸款的過程中,銀行會開展相應的實際調查,但是銀行與國有企業之間仍然存在信息不對稱性,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貸款的進程。因此國有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通過不斷的溝通交流,可以更好了解彼此之間的發展狀況,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同時國有企業與銀行之間建立長期合作戰略性伙伴關系,雙方在融資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簡化流程,提高貸款效率。
(二)完善我國當前的金融體系
系統完善的金融發展體系有助于規范國有企業的融資行為,提高國有企業的融資效率。我國現階段的金融體系主要包括商業銀行以及信貸機構等,為了避免在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形成一家獨大的不良現象,國家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在完善我國當前金融體系的同時,注重金融體系的層次化與規范化發展,同時還應該積極支持促進多種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建設和發展,防止金融市場壟斷現象的出現,形成我國金融市場多家競爭、多元發展的良好形勢,從而為我國企業的融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不斷拓寬國有企業融資渠道的過程中,不斷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有效降低我國國有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性,改善我國企業的融資現狀。
(三)改革我國現有的經濟發展方式
在現階段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主要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政府通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貨幣進行回籠以及發放來實現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宏觀引導和控制,這就要求我國國有企業在進行融資的過程中,需要符合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取得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同時要與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保持良好的關系,從而更好的進行融資。對于國家政府來說,在國有企業進行融資的過程中,應該盡量降低對銀行以國企業的干預程度,從大的方面進行宏觀控制,進而提高國有企業的自主發展能力,培養國有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優勢,更好實現國有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二、當前我國國有企業融資結構優化策略分析
(一)加大對直接融資的重視程度
當前我國國有企業融資過程中的最大問題在于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依賴性太強,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離不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支持,進而國有企業難以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在當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對國有企業的融資結構進行優化,其核心內容便是要改善國有企業不同類型融資的比例,能夠充分利用當前金融市場的融資條件,提高直接融資在國有企業總融資中的比重,促使國有企業的融資更加靈活自主,降低國有企業融資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依賴程度。我國國有企業融資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依賴程度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當前的金融市場發展并未成熟,尚沒有形成系統完善的金融制度,難以為國有企業的融資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時我國金融市場以股票和債券為代表的直接融資規模有限,難以有效發揮其在國有企業發展中的作用[2]。因此為了對我國當前國有企業的融資結構進行優化,首先應該積極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不斷提高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在國有企業總融資中的比重。在我國當前債券發行的注冊制基礎上,進一步進行優化,積極推動我國企業債和公司債有傳統的審批制向注冊制進行轉變,對繁瑣的審批流程以及手續進行簡化,提高注冊效率,同時還應該針對國有企業的多樣化融資需求進一步對產品結構進行優化和創新,更好滿足國有企業融資個性化的需求,拓寬國有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好服務于國有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對投資者結構進行優化和完善
國有企業融資是指國有企業為了滿足自身發展需求而進行的資金籌措的行為與過程,因此國有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離不開金融市場各種不同類型金融投資機構以及投資者的大力支持。投資者的結構對于國有企業的融資也具有顯著的影響,均衡合理的投資者結構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動性,激發金融市場的創新活力。但是如果投資者結構不合理,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國有企業融資的資金來源,降低了國有企業融資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以債券市場為例進行分析,雖然我國債券市場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并且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但是仍然不能否認我國債券市場的投資者資源仍然十分有限,投資者機構仍然較為單一,主要以商業銀行為主。商業銀行自身的風險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債券市場的債券發行規模與發行成本,特別是對于一些低評級的債券發行具有較大的難度,難以通過債券市場獲得充分的資金。除此之外,我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主要為自營類金融機構,其絕大多數業務傾向于持有到期模式,降低了市場資金的流動性以及市場活力。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更好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為國有企業的融資提供更好的支持,我國應該對當前的投資者結構進行優化和完善,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基金、保險、信托以及企業年金等,不斷豐富金融投資者體系,提高金融市場活力。
(三)進一步優化和完善我國現階段的國有企業制度
我國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具有發展理念落后、體制僵硬、發展活力不足等特點,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降低了國有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優勢,因此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對自身的制度進行優化調整。首先國有企業應該對當前的制度進行合理改革,與時俱進,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充分結合國有企業自身的發展特點和發展方向,制定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企業制度,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資金盈利能力和積累能力,提高國有企業資產的變現能力,提高國有企業在金融市場的認可程度,獲得更多金融投資者的支持。其次國有企業應該加強對內部融資方式的應用,通過優化內控制度來提高國有企業對市場以及資金的控制能力。除此之外,國有企業還應該對當前的經營管理制度進行優化和完善,一方面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國有企業的融資結構,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強對國有企業產權制度的創新,促使我國企業能夠更好的符合當前時代的發展趨勢,在發展過程中能夠更好的迎接市場的競爭和挑戰,實現國有企業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
三、結束語
國有企業在我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我國公民經濟發展的支柱。但是當前我國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體現在融資方式和融資結構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限制了國有企業的進一步健康穩定發展。因此我國企業應該基于自身的發展特點和發展方向,不斷優化自身的生產經營管理制度,提高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資金積累能力,提高金融市場的認可程度,從而可以獲得更多投資者的支持。同時我國金融市場以及政府機構也應該加大對國有企業融資的支持力度,為國企業的融資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更好促進我國國有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寧芳. 國企融資方式的轉變與改革研究[J]. 企業改革與管理, 2018, 327(10):99-99.
[2] 呂曦靜. 國有企業融資方式和風險管控研究[J]. 財經界(學術版), 2018(1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