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穎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這是一首四三拍的抒情歌曲,旋律婉轉優美,爽朗而富有生氣。歌曲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一、第二樂句節奏相同,旋律線相仿,第三樂句出現轉折和對比,第四樂句開頭音區提高,配以“XX ?X”節奏的推動,形成歌曲的高潮,然后逐漸趨向平靜。二部合唱中的和聲均由三度或同度組成,顯得平靜、和諧豐滿。
學生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好的演唱、表現歌曲的能力,運用平穩、勻稱的氣息,正確的換氣,隨著旋律線有起伏地演唱,表現錯落有致的小樹林,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是可以做的很好的。歌曲第四樂句的和聲由三度音程構成,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合唱能力,但低聲部學生在由單身部過渡到雙聲部的銜接音處容易迷失,心中的音高概念還不夠穩定和扎實,在教學中需要圍繞這一問題設計環節,幫助學生建立強化內心音高概念,循序漸進的鋪墊,使學生能在二聲部做到音準、節奏到位的合作演唱,做到聲部間聲音和諧統一。
1 欣賞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首先要跟大家一起分享一段音樂,請大家思考一下這段音樂和哪一幅畫面情境相符?請隨著音樂一起動一動。
2 合唱鋪墊
過渡語:是的,這段清新抒情又不失生機的音樂,讓我們仿佛置身在了蔥蒼茂密的小樹林里。
2.1 氣息練習
師:滿林的綠葉清香撲鼻,讓我們一起來聞聞這滴翠的綠葉香吧。用聞香的感覺緩緩吸氣,比自然吸氣狀態吸得慢一些、深一些,不要聳肩挺胸、放松,用“s”平穩均勻的吐氣,我們先練習兩次。讓我們跟著音樂聞香吐氣。
2.2 三度音程合唱訓練
(1)唱單音音程。
師:一陣微風吹來,吹落了兩片綠葉,小綠葉分別為我們帶來了兩組音符兄弟?是哪些音符呢?先看第一組,每個音幾拍?
師:我們一起用柯爾文手勢唱一唱。
師:我們再來看看第二組音符。
(2)接龍唱。
(這一環節我起初是沒有安排的,在分別唱完兩片綠葉音符后,我就直接設計了兩聲部的合唱,后來在合唱教學中發現低聲部學生在由單身部尾音“3”過渡到雙聲部的首音“4”時找不到音高,一方面因為高聲部的干擾,一方面因為對“3”唱到“4”的音高感覺還不夠,再加上高聲部的先入為主,學生單獨唱第四合唱樂句時低聲部的聲音很穩定,很好,一旦跟伴奏演唱全曲時,低聲部就完全被“淹沒”了,根本原因就是“3”至“4”的過渡不行,所以我加了這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第一片綠葉的尾音和第二片綠葉的起音正好是“3”過渡到“4”,以加強學生對“3”至“4”的音程記憶。)
(3)合唱
師:如果兩組一起唱會是什么效果呢?我們分兩個聲部來試一試,聽聽音程效果?注意小腹拽緊,輕輕唱出。
(4)唱節奏音程。
師:綠葉還跳起了舞蹈,第一組是這樣跳的。
6 6 ?6 — ? 5 5 ?5 — ? 4 4 ?3 ?2 ? 1 — —
我們來唱一唱。好,讓我們按照這個節奏幫第二組的小樹葉也跳起來。
4 4 ?4 — ? 3 3 ?3 — ? 2 2 ?1 ?2 ? 1 — —
師:現在兩片綠葉跳起了交誼舞,讓我們將兩條旋律交織在一起演唱。
師:知道我們的這種演唱形式叫什么嗎?
(第3、4環節是訓練學生三度音程的合作演唱,因為兩聲部都是音階下行的旋律行進,老師彈奏音程,對于學生的演唱起到引領的作用。)
3 學唱第一聲部
3.1 聆聽《綠葉》
師:聽一聽,歌曲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林中美景?
3.2 聽音樂,分樂句走氣息
師:有沒有感覺歌曲的旋律還是比較熟悉的?讓我們跟著音樂做著動作再來感受一下旋律,看看旋律有幾個樂句?
師:每個樂句基本都是4小節,只有最后一句“香飄萬里”飄的遠了一些,拉長了兩小節。
3.3 畫旋律線,用“lv”哼唱
師:四個樂句四條旋律線,請大家伸出右手,讓我們在音樂聲中邊畫旋律線邊用“lv”輕聲的哼一哼這四個樂句,注意用平穩勻稱的氣息哼唱。
Q:這四條旋律線看起來像什么?
師:像微風吹拂時,隨風蕩漾起伏的綠葉。
(這一環節我運用了先進的PPT功能,隨著旋律的播放,我把每個音符化成了一個圓點,隨著音符的起伏,每個圓點也有高有底,旋律行進到哪個音,那個代表音高位置的圓點就會出現,這些圓點的出現同時由一條起伏的旋律線相連,旋律的行進軌跡也隨之形象的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用手指邊描線,邊哼唱,視覺、聽覺的雙重作用,很好的輔助了學生哼唱旋律。)
3.4 生唱譜,唱準附點
師:第三句中有一個特別的節奏是什么?
3.5 生跟琴唱第一段,解決難點樂句
師:現在讓我們來唱一唱這充滿生機的小樹林吧。第三樂句的“環”“牌”“掩”“茅”上面都有連線,我們要唱的圓潤一些。
3.6 情緒處理
(1)第三樂句:輕盈抒情的。
師:Q:四句中哪一句稍顯歡快活潑?用略微輕盈抒情的聲音唱第三樂句。
(2)第四樂句:充分的唱出來。
師:最后一句“香氣濃,香氣溢”。溢是什么意思?香氣滿的都流出來了,要唱的強一些來歌頌。
師:最后的“香飄萬里”,“里”飄了幾拍?
師:香氣向四周散去,讓我們用減弱的方法來唱“香飄萬里”。
3.7 師清唱一段,生感受換氣記號
師:聽老師唱一遍,我的換氣口在哪里?
師:前兩句正好在休止符的地方換氣了,后面都是每兩小節迅速的換了一口氣,讓同學們有充足的氣息去表現歌曲。
3.8 完整唱第一段
3.9 力度處理,唱第一段
師:大家看,起伏的旋律線,隨著旋律的高低起伏,我們在唱的時候也會感覺到一些旋律強弱力度的變化。
師:看,旋律上也有力度記號。加上力度記號唱一唱。
3.10 唱第二段歌詞
3.11 完整演唱全曲
師:跟隨音樂伴奏,完整的唱出小樹林的錯落有致,注意兩段中間沒有間奏。
4 二聲部合唱
4.1 師生合作
師:你們唱出了歌曲的清新和生機。接下來我要加入你們嘍,仔細聽我是在哪里加入的?我們的旋律一樣嗎?比你們高還是低?
4.2 出示合唱譜,教師范唱
師:再聽一聽兩個聲部的合唱效果如何?旋律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4.3 生跟琴唱低聲部旋律
師:請低聲部跟著琴聲唱一唱旋律。
4.4 低聲部接唱3、4句
師:加上前面略顯俏皮的第三樂句旋律,接唱第四樂句低聲部旋律。
4.5 跟琴唱第一段高聲部,第二段低聲部
4.6 合作演唱二聲部
(1)兩聲部第一次合作。
(2)第二次合作。
師:唱高聲部演唱時想象自己站在高大的樹上放聲歌唱,大風刮過,樹葉兒嘩啦作響。低聲部則要想象自己站在小樹旁輕聲吟唱,微風拂過,樹葉沙啦啦作響。
4.7 跟隨音樂伴奏唱
5 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綠葉》這首生機勃勃的歌曲,運用平穩的氣息、準確的換氣、力度的變化,表現了樹林的錯落有致,并在二聲部合作中體會到了森林的交響,希望同學們課后去搜集演唱更多和樹林或森林相關的歌曲,在歌唱中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案例反思】
新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豐富的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作、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參考文獻:
[1] 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2] 蔡華翔,趙娟.音樂綜合課《綠葉》教學實錄及評析[J].江蘇教育,2003(24).
(作者單位:南京外國語學校仙林分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