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莎莎
摘要:隨著教育大環境的變化,幼兒教育也隨之發生了,改革。而老師們也在改革的趨勢下對教育方式進行著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在探索的過程中,會更加根據幼兒的自身特點學習特點心理發育的特點進行全面綜合的教學。因此。本文章將會通過科學主題活動來探索和實踐當代的教育問題。
關鍵詞:科學教育活動;方法
引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研究和發展,幼兒教育中的科學主題教育領域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幼兒教育的形式從單一性正在向多元性逐步的變化。幼兒傳統的觀念教育模式正在面臨著挑戰。在幼兒科學主題教學中,教學不再只是老師一個人的教授過程,而是幼兒主動探索,獲得知識的過程,構建自己想法的過程。
1 主題生成在不斷探索當中,主題拓展在查找資料中迸發
幼兒的身心發展,心理特點決定了在幼兒教學當中,不可能是單一的無趣的沒有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教學活動。幼兒主要是通過自己的感官來認識世界,了解事物,幼兒的這種認知特點,是幼兒必須以參加活動來獲得知識和學習能力的依據。在活動或實踐中直接獲得的經驗可以作為幼兒了解世界的基礎。在主題科學探討中幼兒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天馬行空的。在充滿動態性、靈活性、多樣性的主題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極大的開發。更注重于激發孩子的內在需求。尋找問題的線索去更加深入的探究內容探究本質,孩子們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為主題活動增添了一片色彩。
例如,在大班主題活動中。有趣的大樹老師,可以設計一張觀察研究報告表。通過這種模式來鼓勵孩子走進自然、親近自然、了解自然。在大自然中,所觀察到的各種事物。如樹葉的形狀。樹葉的類型。以及各種花草的形態,可以讓孩子們記錄在報告表上。這種利用孩子們直接感官世界的特點來展開科學主題活動的進行。幼兒在嘗試去理解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識邏輯,知識理念,通過他們實踐得來的經驗和社會知識幫助他們對周圍世界形成自己的理解。在有趣的動物的主題的探究活動中,老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狗是胎生還是卵生?對于這個問題有的幼兒選擇胎生,有的幼兒會選擇回答是卵生,這樣一來就會產生了爭執。之所以會產生爭執。是因為幼兒所接觸的環境不一樣,老師可以借此這一個點向幼兒提出,引導幼兒去探究本質和去搜索資料。在大家爭論不已的時候,教師可以說。孩子們翻一下書就可以知道了。只有當幼兒產生了好奇,產生探索求知的欲望,他們就會樂意發現,主動探索,主動學習。
2 教學方法推動了主題教育的進展
以往的教學科學活動都是由老師來提出話題,并做出回答而主題探索活動確實有老師和孩子們共同來完成。教師要學會抓住幼兒拋過來的問題,并以某種方式再拋回去給他們。當幼兒提出問題后。老師們不要急于作答。而要引導幼兒去想辦法解決他們的問題。這樣孩子的好奇心就會被激發出來,對任何事情的探索,好奇心是第一問?當幼兒有了好奇心,老師可以試著以下方法,對學生提問題。
例如:中班科學教學活動如《神奇的泡泡》,在活動前,教師問幼兒:“孩子們,用什么材料可以吹出泡泡?用不同材料吹出泡泡的形狀一樣嗎”然后讓孩子們在操作中嘗試并尋找答案。在不斷重復的實驗過程中孩子們的好奇心不斷地被激發,在動手實踐中好奇心又被不斷地得到滿足,讓孩子的學習狀態一直處于積極快樂的活動狀態,教師也可以運用游戲法(如踩單車、你跑我追、小貓釣魚……),激發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3 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有效策略
在大多數的科學主題研究活動中,孩子們的動手實操和實踐逐漸被重視起來。在相當大的一部分時間里,我們會看到孩子很認真的、很激動的、很用盡心思的進行制作材料和研究主題。但是經過長時間的仔細的觀察之后,我們會不難發現經常會有這樣一個情況,老師在操作前并沒有向孩子們說明目標和要求,以至于孩子們在操作的過程中充滿充滿盲目和不認真,以至于孩子們在進行操作的時候玩呀,玩呀會把科學主題活動探究當成一個游戲。因此我們必須要明白科學探究的目的是什么。是未來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就讓孩子一味的玩呀玩呀?所以為了解決這個現象,老師在進行操作前必須向孩子們講清楚動手操作的目標和這項操作目標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這樣一來,效果肯定不一樣了。
例如:《有趣的聲音》這個活動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分別把石子、木塊、鋼針、這些材料放到玻璃杯中,孩子們,你們感覺發出的聲音一樣嗎?你們來試一試吧!”這樣孩子們帶著問題目的性會更強、興趣會更濃,很快就辨別出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所以問題應該對接下來的課堂過程起到推動的作用,使幼兒的探索活動更加有效。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提問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同樣的情境下如果提出不同的問題,幼兒探究的主動性和廣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技巧之一,它能從根本上讓幼兒專注于探究活動和內部心理活動,從而從根本上真正實現通過科學主題探究活動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
結語:陶行知曾經說過:知是行之始,我們要學會理論轉變為實踐,做到知行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科學主題探索活動中的主題應當是來源于生活的本質。根據生活。而做出合乎情理的理論和問題,讓孩子們在充滿好奇的豐富的活動中,生活中來實踐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想象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是生活化科學活動的理念,我們要培養有高度的科學素養的孩子。
參考文獻:
[1] 烏麗云.幼兒科學主題的生成開發[J].少年兒童研究,2012(02).
[2] 夏蕓夢.以美術教學為核心的幼兒主題式綜合活動課程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杭州市蕭山區臨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