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至20日,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蔣昌忠赴湘西州瀘溪縣、吉首市,就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開展調研。
?“這是留守兒童的家。”在瀘溪縣,蔣昌忠首先來到武溪鎮紅土溪村小,認真聽取該校基本情況介紹。這是一所占地面積不到八畝的六年制完全村片小,但塑膠跑道、籃球場、乒乓球場,電腦室、音樂室、儀器室、圖書室、美術室等應有盡有。看到這些軟硬件設施,蔣昌忠很是欣慰。他還走進辦公室,看望正在備課的教師,關心地詢問他們工作、生活情況,感謝他們的默默堅守與無私奉獻,希望他們為鄉村教育美好的明天發光發熱。
?“城里孩子享受的,鄉里孩子都享受了。”這是坐落在鄉鎮的一所高中——瀘溪縣二中的真實寫照。規劃合理的校園布局、細致入微的工作管理、清新雅致的育人環境、高端大氣的科技大樓、明廚亮灶的學生食堂、熱水到室的學生宿舍……近年來,該校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全國名校和普通高校輸送了6000余名優秀學子,是全州公認的“校風好、質量優、聲譽佳”的品牌農村中學,蔣昌忠予以高度贊揚。
?走進瀘溪縣五中這所農村完全中學,一股藝術氣息迎面撲來,四處歌聲飄揚、墨香流溢。蔣昌忠饒有興致地參觀了該校音樂、美術、書法等名師工作室,對該校的“文化+特長”的發展模式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要繼續堅持“文化立校、特色辦學”宗旨,大力發展音體美等特長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瀘溪縣思源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公辦寄宿制學校,先后榮獲“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湖南非遺傳承基地”等榮譽稱號。在該校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廊,反映湘西民族特色的立體裝飾畫、紙漿畫等師生優秀作品琳瑯滿目,令人驚喜不斷。據介紹,該校充分依托社會資源,長期聘請當地有一定名氣且有代表性的傳承人來校授課,潛移默化中增加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濃厚興趣。蔣昌忠表示,該做法不僅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更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揚與傳承,有借鑒價值,值得推廣。
?瀘溪之行,蔣昌忠還調研考察了縣一中、武溪鎮二小等學校。在與當地縣委、縣政府座談時,他首先充分肯定了瀘溪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喜人成績,對黨政一把手高度重視教育事業、關心支持教育發展表達崇高敬意。蔣昌忠表示,長期以來,瀘溪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牢固樹立“抓教育就是抓發展”的執政理念,切實走出了“窮縣辦大教育”的新路子,充分體現了黨政一把手的深邃智慧與遠見卓識。他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需長期堅持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推動教育改革發展。蔣昌忠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書記杜家毫“瀘溪的經驗很好,要推廣”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進行歸納總結,形成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瀘溪經驗”,為全省教育改革發展當好標桿、做好示范,力爭打造成立得住、叫得響的全國教改經驗典型(本報于2019年11月13日12版對“瀘溪經驗”作大篇幅報道)。各地要認真學習研究,因地制宜,吸收借鑒,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把建設科教強省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全面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在吉首市,蔣昌忠先后來到矮寨小學、乾元小學和湘西州民族中學,查看了學校軟硬件設施建設,詳細了解大班額化解、教育信息化、黨支部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新高考走班選課等情況,強調部署了校園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重點就校園民族文化建設進行了深入考察。蔣昌忠強調,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秉承全面發展理念,扎根湘西大地,因校制宜,凸顯民族特色,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湖南教育政務網 徐鵬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