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藝人高以翔在參加節目錄制時,在奔跑中倒地昏迷不醒,最后在醫院搶救無效去世,系心源性猝死。消息一出震驚了廣大網友,萬一遇到突發狀況,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救助呢?
急救三步驟
據統計,每年我國有50余萬人發生心源性猝死,其中約75%發生在醫院外。對這些患者,有時只要經過簡單急救,就有可能挽回生命。研究發現,及時實施心肺復蘇的患者,23%以上能存活;無人為其進行心肺復蘇時,存活率只有4%。
但可惜的是,我國懂得心肺復蘇的人太少,加上公共場所沒有安裝心臟除顫器,是突發心臟事件院外救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發生心跳驟停的10分鐘內,是最關鍵的救命時機,每耽誤1分鐘,救活率就減少10%。臨床報告顯示,當猝死發作時,如果在2分鐘內進行搶救,大約有50%的人可以存活;4分鐘后大腦明顯損傷,超過6分鐘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即使蘇醒也會變成植物人;而10分鐘后,病人基本就失去了希望。這就是“黃金4分鐘”說法的來源。
但救護車很難在4分鐘內趕到,病人的希望其實完全寄托在現場急救上。因此,社會應當形成覆蓋家庭和公共場合的“心臟急救體系”。不管在哪里,遇到心臟休克而倒下的病人,最重要是立即實施急救三步驟,同時撥打120急救。
1.暢通氣道:將患者平放在硬板床上或平坦的地面上,立即用手托起下頜,使得頭盡量后仰,不要高于胸部,以暢通氣道。救助者一手推病人的額頭,另一手抬起病人下頜,使氣道保持暢通。
2.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鼻孔,術者深吸一口氣后,口對口向患者用力吹氣,隔15秒鐘將兩手放在患者腋下兩側擠壓胸腔兩次。整套動作重復操作。
3.胸外按壓:將中指、食指橫于劍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為按壓區,將一手掌交叉于另一手之上,按壓時手肘伸直,依靠肩和背部力量,垂直向下按壓,使胸骨壓低3至5厘米,隨后突然松弛。每分鐘應保持80至100次的速度,按壓和松弛的時間大致相等,按壓應平穩、均勻、有規律。病人有呼吸后,將病人搬到通風處。
AED多數市民不會操作,不敢嘗試
自動體外除顫器,簡稱AED,是可被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用于搶救快速性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常用醫療設備,被稱為心臟性猝死現場救生的“救命神器”。近年來,AED也逐漸走入我國公眾視野,北京、成都、上海、杭州、??诘瘸鞘幸言谥攸c公共場所推廣AED的配置和使用。“目前,全國AED大概只有2萬臺,遠遠不夠?!敝袊t學救援協會會長李宗浩認為,在城市公共場所配置安裝AED既能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也是構建城市應急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雖然一些地方在公眾場所配置了AED設備,但使用頻率不高。多位市民說,自己沒有經過培訓,不會操作,不敢輕易嘗試。
因此,當病人突然暈倒,在拍打無反應、沒有呼吸、心臟驟停時,這一儀器可以派上用場,為患者爭取寶貴的“黃金救護時間”。
其實,這種AED和醫院里使用的不太一樣,有語音提示功能,操作極為便捷。根據語音提示或者操作指南,把兩個電極片黏貼在患者身上正確位置,AED就會自動開始分析心率。當警示燈由閃爍變為持續發亮,橘色電擊按鈕開始閃爍時,操作者按下電擊按鈕進行自動除顫,直至“120”專業醫療急救人員到達即可。
(綜合《家庭醫學》《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