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快慢班”現象,古代也有。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頒小學條制,實行“三舍升補法”,班級分“外舍”“內舍”“上舍”三種。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績好的升入內舍;內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
值得注意的是,元代特別重視教育不公問題。朝廷大力推廣鄉村小學,要求“遍立學校”,五十家為一社,“每社立學校一”,農村孩子受教育的機會大增。
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小學讀完直接升入國子監一類的高等學府。因此,13歲上大學在古代一點也不稀奇。
(據微信公眾號“百科知識”)
文萃報·周二版2019年49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