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部有一小城東陽,人口80多萬。1989年12月4日,《人民日報》頭版曾刊發報道,介紹東陽“百名博士匯一市,千位教授同故鄉”的情況。近30年來,東陽的教育事業發展更上一層樓。如今,這座小城已走出12名院士,近百名大學校長、書記,1300余名博士、博士后,1萬余名教授、副教授。
走進東陽巍山鎮的古淵頭村,村文化禮堂內,七八個學生正在看書。禮堂的“勵志墻”上,一幅幅從村子里走出的學子的照片讓人心生敬佩:李祝霞,博導;李杏放,博導;李偉戎,博士……“我們村950戶人家,已經走出了815名大學生、33個博士?!惫艤Y頭村黨支部書記李惠康言語中透著自豪。
一直以來,東陽經濟資源稀少、區位不優。人眾地瘠,出路在哪里?東陽人選擇勤學苦讀求出路。此后,一代激勵一代、一代扶持一代,東陽崇文重教的風氣愈發濃厚。自1989年開始,東陽每年都有新的教育基金會成立。目前,東陽教育“基金聯盟”有基金55個,總額3.07億元,覆蓋了東陽所有山區鄉鎮。
今年年初,為留住優質教師,巍山鎮組織了一場“鄉賢捐資助學”活動,當場捐款數額高達1億多元?!熬杩罱o教育?行!”這是很多東陽企業家的一致態度。在東陽中學,“東中人文講壇”40多年來堅持開講,至今已舉辦200余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企業家郭廣昌等東陽鄉賢回到家鄉,都會來講壇分享經驗。
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的觀念長久影響著一代代東陽人。近來,浙江省首批特級教師陳云仙在退休后,拿出20萬元積蓄在巍山鎮小學設立“陳云仙獎教基金”。在橫店鎮,老教師陳建中一家三代先后在同一所學校任教。兩代、三代同為教師的家庭,在東陽不勝枚舉。為了培育、留住優秀教師,東陽每年設置了1600萬元的優秀教師獎勵基金,加強“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市級名師”人才梯隊建設。
(摘自《人民日報》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