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從肚子發出的聲音來自腸胃內氣體、液體的“碰撞”。所以,當人饑餓時,胃缺乏食物、空有氣體和胃液時,蠕動增強,就容易產生這種聲音。當腸管蠕動時,也會產生咕嚕聲,屬生理現象,稱之為腸鳴音。
每分鐘內,腸鳴音出現4至5次為正常,聲音較和緩,很少會被旁人聽見。與胃發出咕嚕聲不同,腸鳴音一般可在臍周聞及,因胃腸道癥狀就診時,醫生一般會借助聽診器進行腸鳴音檢查。腸鳴音反映了腸道功能的正常與否,若腸鳴音超過每分鐘10次,或音調高亢(不借助聽診器也可聞及),則屬于腸鳴音亢進。若腸鳴音減少,甚至幾分鐘才能聽見1次,則是腸道功能減弱。
腸是容納飲食物的“管道”,但并非完全靜止的。腸道的蠕動推動氣體、液體的運輸,蠕動越強,發出的聲音越頻繁。飯后腸鳴音易頻繁出現,因攝入食物會使胃腸蠕動加強;若吃了不宜消化的食物,也會有腸鳴音一時亢進的癥狀;攝入含氣食物越多,腸鳴音也會越頻繁,如碳酸飲料;嚼食口香糖或在風大的室外吃東西,也會導致食入胃腸的空氣增多,一般在排氣后會好轉。
緊張、焦慮等情緒刺激,也會導致腸蠕動加快,出現腸鳴音亢進的情況。腸內氣體除了從外界來,也可能是因腸內菌群失調,細菌在腸道內產生的。若腸鳴音亢進伴有腹痛、腹瀉,甚至便血時,需考慮急性炎癥、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可能。與此同時,長期的腸鳴音亢進,伴其他消化道癥狀(如腹痛、排便異常等)可能是腸癌的前兆。所以,當您的肚子突然唱了個高調,或是頻繁地發出令人尷尬的聲音,建議去醫院就診,看是不是腸道出了問題。
(摘自《中老年時報》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