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加
1956年,在村北山的荒土嶺上栽下第一棵樹時,23歲的他不會想到此后的60多年,自己竟然會種下了8萬余株各類樹木,面積達到133公頃。他就是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后灣村原護林員李洪占,也被大家稱作“種樹老人”。
? “還要種,只要走得動不死就要種下去!”現在87歲的李洪占走路已經有點蹣跚了,但語氣中透露著那股子莊稼人的堅韌和執著。從20世紀60年代到今天,李洪占用一把鋤頭、一副肩頭和一輩子的時光種綠了蔡家堡的每一個山頭。而今,山已成林,樹已成蔭,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依然守望著大山,堅持著自己的夢想。
? “那個年代種樹苦是苦點,但我們都很有激情。”李洪占瞇縫著眼睛說,當年作為村里的護林員,每年一到春季,自己就開始忙了,“每天6點起床,扛著樹苗,拿起鐵鍬,帶點干糧就出門植樹造林去了,直到太陽落山才回家,就跟干部‘上班’一樣。”而這個“班”一上就是63年,而且,他從未打算過“退休”。
? “一個人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是用一輩子把這一件事做好!”60多年來,李洪占這樣說,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正因為如此,他的腳步踏遍了周邊的山山溝溝,鄉里有幾道山梁,有幾條溝壑,甚至在哪里種了哪些樹,他都非常清楚。“種樹可是個技術活!”60多年的摸索中,李洪占早已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植樹專家。
? “看到小樹苗扒住了土,扎住了根,我這心里就安穩了,就跟人穿衣服一樣,大山也穿上了綠色的衣裳,我這心里真是舒坦啊。”李洪占感到由衷的開心。
? 如今,昔日荒山早已披上了綠裝,但李洪占的腳步還沒有停止。在近幾年村里的植樹造林活動中,李洪占每次都會被邀請去進行指導,植樹過程中的挖坑深度、埋土厚度、如何填土、如何澆水等步驟都有著很大的學問,經過他指導后種下的樹成活率都很高。
? 春天育苗,夏天種樹,秋天補栽,冬天防火,李洪占用他的兩條“泥腿子”一遍遍丈量著家鄉的山野。他的手上布滿了老繭、指甲縫里塞滿了泥土,雙腳皴裂了一次又一次。60多年間,在他的帶領下后灣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后、責任田、承包地、防風林、渠道邊,想辦法種上了柳樹、松柏、楊樹、云杉、沙棘等林木。如今,他種的樹中,有的長到了幾十米高,很多樹已經可以當梁當柱了。
? 去年年底因易地搬遷項目,后灣村搬遷到了條件優越的塘川鎮,原本以為老人可以歇歇了,可沒想到他已經規劃出了自己種樹的新路線。“以前是從山上往山下種,搬下去以后,我就從山下往山上種。”李洪占信心滿滿地規劃著。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