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被寫入國策,AI、編程教育開始逐漸走入課堂和家庭, 并不斷向低齡延伸。現在學校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普及人工智能基礎知識,低齡段學生學習的重點在于感知什么是 AI,再往上的學生會學習一些技術方面的知識。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機共存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為了讓現在的青少年在下一個 10 年、20 年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崗位的環境,AI 教育勢在必行。AI 教育究竟怎么學?讓學生了解何為人工智能,從理論角度解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算法等含義,對學生而言太抽象,應該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實例來解釋 AI;其次要向他們解釋與 AI 有關的具體影響因素有哪些,鼓勵他們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應用相結合;最后要讓孩子懂得 AI 時代的社會責任和倫理道德。
在兒童編程教育受追捧的當下,很多人會將孩子現在所學的編程與未來程序員形象畫上等號。在為何而學的討論中,碼農并不是最終目的。“我們讓孩子去學習編程,不是為了培養孩子掌握編寫代碼的能力,讓他成為碼農。”業內人士這么講。隨著 AI 的迅速發展,編代碼這個職業可能就消失了。但是編代碼這個職業消失了,不代表計算思維和編程的思維不存在。學生可以從中學習計算思維、科學思維、團隊協作思維,鍛煉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機器人在 B 端市場非常火熱,例如大疆、商湯科技、小米、科大訊飛、搜狗等紛紛推出具有教育屬性的機器人產品,相應的,以機器人競賽為主的賽事也較多。國內絕大部分的機器人比賽都會采取競技類比賽的方式,設定比賽目標,讓學生圍繞目標進行訓練與調整。國外與國內有所不同,像美國、歐洲一些國家,在機器人比賽設置上會采用項目制比賽的形式,圍繞一個主題,選手動用所學的知識,分工協作,在規定的時間內解決問題。
從《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出臺至今已有兩年時間。規劃指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寓教于樂的編程教學軟件、游戲的開發和推廣,此外也支持開展人工智能競賽,鼓勵進行形式多樣的人工智能科普創作。
在 AI 教育普及這條路上,仍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最為突出的是師資供給問題。很多老師是科學老師,且大多是沒有教過編程或者AI的老師,怎么去教好這門課程,對他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在推廣的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老師的積極性、學校的積極性,尤為關鍵。
除師資供給問題外,課程如何制定也是一大難題。在中國做教育課程要遵循一定的課程標準,而現在國家對人工智能的課標和相關的標準仍在制定過程中。在標準確定之前,如何設定合理的課程,存在較大不確定因素。這方面電腦報數橙科學的柏老師認為,從小學開始,掌握圖形化編程能力,獨立形成完整的思維,在初中的信息學科中會非常有幫助。小學穩扎穩打循序漸進地了解編程世界,升入初中,可以嘗試學習Python、C++,直接沖刺NOIP。
編程教育在其他國家也得到重視。現在各國都將人工智能納入國家戰略層面,AI教育也提倡從青少年抓起,錯過工業革命時代機會的非洲國家也開始重視人工智能時代迎來的新機會,在人工智能浪潮之下,處于探索期的編程教育普及依然面臨許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