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多數人都在盯著各路電商發出的經營數據的時候,也有許多人注意到:越來越多的線下商家,也加入到了“雙11”營銷的行列當中,獲得了不少顧客的眷顧。我們在關注“雙11”與電商的密切關系的同時,不妨也對電商繁榮與實體零售業繁榮的關系做出更深入的思考。
過去幾年,一直有部分輿論認為,“雙11”熱鬧的同時,實體零售業與電商行業其實是在此消彼長,電商對實體零售業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擠壓。然而,今天的局面說明,“雙11”已經從最初單純的電商促銷節,逐漸轉變成為線下商家也積極參與的“購物節”,它對傳統零售行業起到的,其實是一種滲透與浸潤的作用,而不是簡單的替代,更不是零和的“擠壓”或者“掏空”,實際上,更多促進了實體零售行業的升級,新零售是傳統零售行業的新生。
所謂的“擠壓效應”或者“替代效應”,其實只體現在電商最早的發展階段。那時,異軍突起的電商,確實對實體零售行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我們更應該看到,這種沖擊,其實沖擊的是實體零售行業亟待改進的短板,比如,消費者需求與商品供給的匹配性,以及購物的便捷性等,而這實際上為實體零售業指出了進一步改善的方向。
更為重要的是,“雙11”所帶來的物流基礎設施的完善、移動支付等互聯網技術的普及,都讓實體零售業享受到了巨大的溢出效應。可以說,現在實體零售業與互聯網技術融合之后的新零售,促進了實體零售業的繁榮,因此,電商繁榮與實體零售業的繁榮并不是對立關系。
(摘自《中國青年報》 11.12 盤和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