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人類的天性。”上世紀50年代的木制玩具,70年代的鐵皮玩具以及八九十年代的電子玩具,當今的智能玩具……隨著科技的進步,玩具已經集娛樂、休閑、科技、教育、健身以及輔助治療于一體,使其原有的單純玩耍的概念注入了新的內涵,小小的玩具不但見證了幾代人的成長,也濃縮著時代的大變遷。當代中國更是成了玩具生產大國,2018年,玩具出口達額250億美元,占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生產能力居全球第一。
小沙包自己做 橡皮筋大家玩
和外孫女一起開心玩手機游戲,是福州市民洪玲芳每天最享受的時光了,偶爾她也會帶著外孫女一起找找自己兒時的記憶。
洪玲芳今年60多歲了,回想自己兒時的玩具,大多是用一些舊物改造或自制出來的,盡管與現在孩子琳瑯滿目的玩具相比,十分簡單粗糙,但童年的快樂,卻是祖孫之間最溫馨的“共同話題”。那個時候的玩具大都是自己做的,如小沙包、毽子等,小沙包是用零星布剪成一塊一塊再拿針線縫起來,然后把沙子裝在里面。那時候經濟條件不允許,能玩到這樣的玩具,也挺快樂的。
毽子也是自己做,大家一起玩。找一枚古銅錢,再問老媽要幾塊零碎布頭、針線,按照銅錢大小,把布包縫合好后,再把雞鴨鵝的粗羽毛管的下端安放在銅錢布包上。毽子做好后大家一起踢,誰踢的個數多花樣多誰贏。
還有流行的是跳橡皮筋, 3米左右的皮筋被牽直固定之后,即可來回踏跳。可3人至5人一起玩,亦可分兩組比賽,邊跳邊唱非常有趣。
一個沙包、一個毽子、一根橡皮筋,對于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來說,幾乎是童年快樂的全部記憶。
鐵皮青蛙小熊拍照是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玩具市場還一直被鐵皮玩具占據著。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或許永遠不會忘記一只裝著發條的鐵皮青蛙,綠色的鐵皮青蛙,擰緊發條后能蹦跶好久。
小熊拍照堪稱中國最有特色的鐵皮玩具,它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上海,起初每月僅生產300只左右,因而價格比較貴,當時售賣17元一只,幾乎是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所以許多人只能在幼兒園見到它。
諸多鐵皮玩具中最為出眾的當屬萬噸水壓機模型玩具,它是以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自行研制成功的萬噸水壓機為原型制作的。這款模型玩具產量過萬件,并有一部分出口到海外。萬噸水壓機模型玩具是我國當時工業發展水平的縮影。
用自制鐵環辦“越野賽”
浙江省江山市網友“借雙慧眼看世界”這樣記錄了難忘的童年。
小時候流行推鐵環,是變廢為寶找樂子,自制的鐵環,隨時握在小伙伴們手里邊,游蕩在左鄰右舍,見著小伙伴,大家比賽看誰的鐵環滾得快。
我做的鐵環,絕對是一個“精品”。用較粗的鐵絲,做個不大的圓環,接頭要盡量小些并磨平。
另外,用硬鐵絲彎個類似半圓的推鉤,固定在精心挑選、把頭帶個彎的木棍上,作為推滾鐵環的工具。大功告成,招來玩耍的伙伴玩“越野賽”。
洋火槍響號令發,大家爭先恐后比賽,推著鐵環跑得快,嘩啷嘩啷響一片。像一群小鳥,嘰嘰喳喳叫得歡,唯恐自己落后邊。來回三圈我先到終點,我的技術在兒時玩伴中是響當當的。
“變形金剛”激勵前行
1989年3月28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則關于玩具的報道《從“變形金剛”說“變型”》,文章指出:“我國的玩具業,無論是在生產技術上,還是經營思想和戰略上都需要來一次‘變型’。”這里所說的“變型”來源就是當時剛剛推出的新型兒童玩具“變形金剛”。
王賡,職業水墨畫家,喜歡“變形金剛”,“它(變形金剛)滿足男孩子對英雄的一切幻想。”王賡說。“變形金剛”玩具對于當時很多孩子還是一種“奢侈品”,王賡也是“磨了家長很久”才買到第一件“變形金剛”玩具。
王賡將水墨畫與“變形金剛”結合,創作出“表達自己,釋放思想”的一種新型藝術形式——科幻水墨(水墨畫變形金剛)。新事物的出現總是伴隨著反對和質疑,王賡在最初同樣受到身邊人的阻撓。2013年,王賡以一本“變形金剛”水墨畫臺歷《甲午戰》,向這些質疑和阻撓宣戰。2014年,王賡在杭州舉辦了第一個個人科幻水墨畫展,并大獲成功。畫展當天晚上,王賡也講了一句《變形金剛》里的臺詞“萬眾一心”,他覺得正是這種能量激勵他前行。
“玩具世家”的產品遠銷74個國家和地區
浙江云和縣,集聚著700多家木制玩具生產企業,占據全國一半以上木玩市場份額。
在廣華玩具的生產車間,80歲高齡的謝蘊正在指導企業生產一批創意玩具。說起云和木玩的歷史,謝蘊老人記憶猶新。那是1972年,當時的云和能利用的資源僅有山林里的木材,為了脫貧,第一代木玩人在政府的帶領下,到當時玩具出口的唯一口岸上海,簽下了第一筆訂單,開始了最早的木玩研制。
沒有概念,就靠自創;沒有機器,就靠手做。在之后的數年間,云和縣先后成立起多個國有玩具工廠,并在廣交會上簽下訂單。進入新世紀,接力棒傳到了第三代木玩人何彬的手中,云和木玩也被賦予了更多的創意元素。2003年,何彬將企業名字定為“木玩世家”,走自主品牌發展道路。此后,企業先后打造《嘟嘟鎮》《木木部落》等多部原創木偶定格動畫,登陸戛納秋季影視片交易會,遠銷10多個國家;并與漫威、迪士尼等知名廠商合作,搭乘《復仇者聯盟4》等“熱點”影片,推出一系列動漫衍生產品。
40多年創新發展,云和木玩從零起步,如今遠銷74個國家和地區,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近六成。
“玩具無人機” “機器人挑戰賽”成孩子們新寵
“我以后長大了就想當飛行員,用遙控器指揮無人機,現在可以先練一下技術。”“我們班很多同學都有,指揮無人機可比開遙控汽車好玩多了。”豆豆說。西安一位老師稱,無人機玩具現在可以算得上是這些孩子們的新寵。
今年3月, Make X機器人挑戰賽全球總決賽在廣州南沙體育館落下帷幕。四個男孩組成的隊伍“壹柒制造”站在領獎臺上,捧回了“攻城守壘”賽事冠軍的獎杯。
獎杯來得并不容易。在模擬戰場上,他們需要訓練機器人士兵來搶占高地,并用乒乓球制成的彈藥一一擊倒對方的機器士兵。比賽過程中,他們需要適時調整策略和程序,才能在對方的攻勢下贏得比賽。
在此之前,團隊中大多數成員已經接受了兩年以上的機器人培訓。
杭州濱江的一家機器人體驗中心在業內小有名氣。每周末,機構里的100余名學生都在這里上課。學生中年紀最小的只有3歲,大多孩子的家長是程序員或者教育行業的從業者。
中國機器人教育聯盟2017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像這樣的機器人培訓機構,全國共有約7600家,最近五年增長了近15倍。除了課外培訓機構之外,國內一、二線城市的中小學也開始開設編程相關課程,并組織學生參加機器人競賽。
(本版稿件綜合《中國改革報》《羊城晚報》《中外玩具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