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甫春
地處隆回、新化兩縣交界的隆回縣金石橋鎮龍口村,是一個交通閉塞、經濟較落后的小山村。村小學5個班級,學生不到100人。今年41歲的賀方東,從20歲走上講臺,至今已在這偏遠山村小學工作了整整21個春秋。在21年中,賀方東先后16次獲得縣、鎮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和學科骨干教師光榮稱號。是一位深受學生、家長、社會稱贊的好老師,好校長。
愛校如家
10年前,賀方東所在的龍口小學是一家祠堂,只有3個班級。隨著學生人數和班級的增多,祠堂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學校與村委會多次開會商量,最后決定在離祠堂500米的矮山頂上修建一棟3層的混凝結構教學樓。當時沒有國家項目,沒有國家資金,為保證工程質量和學生安全,賀方東主動向學校提出由自己負責學校的整體工程的實施。為了加快工程進度,他和施工人員同吃同住,白天利用課余時間扛水泥、搬石頭,晚上備完課后立即趕到施工現場清點材料,急需材料當晚就準備好,有時忙到凌晨三點多。
賀方東沒有向學校和村委會索取一分錢的報酬,他把學校當自己的家經營。
愛教如癡
賀方東對工作極其負責任。他堅守工作崗位,從未耽誤過學生一節課。2010年4月的一天,他兒子高燒不退,生命面臨危險,在隆回縣人民醫院住院半個多月,而他卻沒有去照看過,因為他心里一直在擔心,自己走了,學校怎么辦?學生怎么辦?說起這件事,賀方東直言有愧于愛人和兒子。還有一次,賀方東自己發高燒咳嗽,身體極度不適,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他堅持上課,先后2次因高燒體力不支,差點暈倒。
他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傾注在學生身上,學生快樂,他就快樂,學生健康成長,他就心滿意足。放學后,他還經常到后進生家里去義務輔導,喚起他們求知的欲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1年的教學生涯,他所教的學科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愛生如子
由于學校教師編制緊缺,賀方東擔任校長16年來,兼任班主任12年。他給予每一個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1995年,班上有個叫鄭高華的學生,不小心在家里摔了一跤,頭上起了個大包,家里人沒把它當一回事,賀方東不放心,背著鄭高華跑到醫院檢查,診斷為腦震蕩。鄭高華的母親感激地說:“賀校長,您真是孩子的救命恩人”。
21年來,賀方東的辦公桌上常備兩樣東西:一是備用藥箱,里面有消炎藥、止痛藥、跌打損傷藥等;二是手抄的電話記錄本,里面詳細記錄著每一個學生的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賀方東說,山里孩子,感冒發燒時,父母經常不在身邊,這些藥可以應急;想念父母時,翻開電話記錄本,方便聯絡。
早些年,學校沒有食堂。學生喝開水、用熱水成問題。賀方東堅持每天在辦公室里為學生燒開水,那忙碌的背影深深印刻在了學生心中。
賀方東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無數贊譽。他,默默耕耘,任勞任怨,用愛心撐起了山里娃娃教育的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