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李士杰發起的首屆“中國書法大廈杯”書法大獎賽作品展在安徽合肥開幕。主辦方以現金方式向獲獎者現場發放數百萬元獎金(特等獎每人50萬元)的頒獎方式,在書法界引發巨大爭議:有人認為這涉嫌炒作,有的人說不必大驚小怪,還有的人提醒要防止文藝腐敗……
百萬大獎是蓄意炒作——作為傳統國粹,書法藝術在不少國人心目中占據著高雅的位置。誠然,商品經濟社會,書法藝術與金錢并非對立分割關系,我們要弘揚傳統文化,但也要警惕一些人的惡俗炒作與急功近利。近些年來,從驚世駭俗的“性書法”到“最丑書法”再到“640萬書法大獎”,令人目瞪口呆的方式早已蓋過了書法本身。
君子受財何錯之有?——藝術自然不能用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但也應該明白,沒有金錢鋪墊,也成就不了藝術。對獲獎者進行重獎,恰恰是對藝術的肯定,是對藝術家勞動的認可。雖然頒獎方式有待商榷,但重獎的鼓勵作用不能忽視。
警惕文藝腐敗魅影——在此次大賽開幕式上,多名官員親自坐鎮,令人產生遐想:數百萬現金“包裝”的書法大賽,是否潛伏著文藝腐敗的魅影?一方面,某些官員熱衷于附庸風雅,通過在文化藝術機構兼職,巧取創研經費及各類頭銜和榮譽。另一方面,一些文化藝術機構沉醉于“媚官傍權”,讓文化藝術評比、比賽活動“權力化”。
(綜合澎湃新聞、《南方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