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肇慶德慶縣播植鎮龍福村龍福小學校舍是10多年的危房。報道稱,這所1993年建成的學校有150名學生就讀,學校背后就是陡峭山體,離山體最近距離不到1米,教師宿舍樓區域出現了承重墻嚴重開裂、樓板鋼筋侵蝕等現象,教室門窗不齊……2009年至今,學校經歷了維修加固、啟動新校區搬遷、征地以及原省國土部門批復規劃方案等過程,但至今年5月,龍福小學新址仍是一片荒地。
(11月11日 光明網)
一所有150名學生就讀的小學存在于危崖邊上,其險狀觸目可見。10年間的每一天里,房垮人亡的慘劇都有可能上演。但是,對此現象,那么多有責部門卻絲毫不見緊張,竟然拖了10年,真是成事無方,拖延有術。在新聞發生之時,最值得這些有責部門僥幸的,就是一旦發生必將撼人心魄的慘劇沒有發生。唯如此,那些有責部門及其官員也才會被定性為“不同程度存在銜接不暢、推諉扯皮、不作為慢作為問題”。
不過,上述危房小學的搬遷難,放在過去10年間征地拆遷遍地、各類樓宇瞬間即可拔地而起的背景下,其可反映的恐怕不獨是“不同程度存在銜接不暢、推諉扯皮、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在許多部門那里,什么“不能窮教育”、什么“不能苦學生”,一遇具體問題,就都拋諸腦后。在一些地方,政府建筑富麗堂皇,學校校舍逼仄寒酸;還有一些地方,只要是收費的、掙錢的項目都能馬上辦、及時辦,而對類似學校建房、哪怕是危房搬遷這樣急迫的事情,卻都能以后辦、拖著辦。
一所小學的校舍以危房狀態存在了10年,期間有多少屆學生的整個小學時光就是在這樣的危房中度過。好在拖了10年的“不同程度存在銜接不暢、推諉扯皮、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在媒體曝光、紀委監察委介入后,在短時間內即得到解決。這說明權力的運行和官員所為都要有監督,都必須有制約。
過去10年之間,針對各級政府機構和各類官員的教育活動以及檢查不可謂不多,政府部門及其官員在這些活動和檢查中的“過關”次數可能連他們自己也一時難以數清。但是,一個小學校舍危在旦夕、亟須搬遷的緊迫問題,其所謂“不同程度存在銜接不暢、推諉扯皮、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就是在這些學習、教育、檢查活動中一次次過關了。因此,通過小學校舍的危房問題,實可以觀察到更多方面的問題。因此,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其所要避免的就是一些不作為的官員將這個推進當成了以往的“過關”。?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為“光明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