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至10日舉行的2019重慶英才大會,緊緊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重點領域,聚焦知名專家、研發人員、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群體,舉辦一系列專場招聘等活動,面向海內外征集人才、項目,力爭把最緊缺、最急需的人才和項目“請進來、引進來”。
本屆大會以“聚集海內外英才·聚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將舉辦“會、論、談、演、賽”共34項活動,相較往年規模更大、活動更多,將賦予新內涵、綻放新光彩。共有超過6000名嘉賓來渝參會。
從2015年起,重慶已經連續四年舉辦了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496名、創新創業項目400余個。從今年起,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更名為“重慶英才大會”,并每年舉行一屆。通過“政策”和“平臺”的同頻共振、同向聚合,全力打響“重慶英才”品牌,進一步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環境,為重慶高質量發展聚智匯力、聚勢賦能。
此次參會的重要嘉賓達120多人,其中既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也有知名企業家等。
人才需求方面,截至10月15日,收集到了414個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共計達到了7479名,供給方面,現在海外報名的人才達到了5431人,報名的項目達到了1386個,海內外報名的人才當中,碩士以上學歷的占比為95.7%。本屆英才大會圍繞“會、論、談、演、賽”共34項活動進行。
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嘉賓主題演講、“院士在重慶”座談會、知名大學校長圓桌會、中國僑聯特聘專家委員會年會、中國科協海智基地建設研討會、中國獨角獸企業家重慶行活動等,既有集體性的又有專項性的,既有高大上的又有前瞻性的,確保每名英才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鳴點,都有獲得感。
論科學家與智能時代專題論壇、大數據智能化學術報告會、國際綠色航空科技(重慶)論壇等學術交流活動。每場活動都有重量級嘉賓演講,為重慶高質量發展匯聚智慧。
談首次采取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形式舉行高層次人才洽談會。開放式洽談針對急需緊缺人才,封閉式洽談針對高層次人才。同時,組委會還安排了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經開區等專場推介洽談會和實地考察,參加洽談應聘的人才超過5000名,其中市外的將過2000名。
演包括人才項目路演洽談活動、農業科技專家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專項活動,為人才和項目提供展示舞臺。特別是農業專家專項活動,將提前到11月8日啟動,擬遴選大約100個開展路演,讓洽談項目供需更加對路、對接效果更加明顯。
賽“英才杯”創新創業創造項目聚焦大會主題,創新辦賽方式,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舉辦四場國內復賽,在北美、歐洲、新加坡舉辦三場海外復賽,最后在重慶舉辦總決賽,為創新創業創造者展示才華、實現夢想搭建良好平臺。
為深入推進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重慶市委、市政府已下發《“重慶英才計劃”實施辦法(試行)》,通過實施“重慶英才計劃”,進一步營造“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發展環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重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全對“重慶英才計劃”進行了概要解讀。
統一名稱 下設5個專項
陳全介紹,按照優化整合人才計劃要求,《“重慶英才計劃”實施辦法(試行)》對重慶現有的人才項目進行了系統統理,優化整合為市級、市級部門、區縣三個層次。將整合后的人才項目統一稱為“重慶英才計劃”,下設5個專項,即重慶英才·優秀科學家、重慶英才·名家名師、重慶英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重慶英才·技術技能領軍人才、重慶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統一名稱后,我們將逐步形成‘重慶英才’系列,打響品牌,放大政策效應,加快人才集聚步伐。”陳全介紹,下設的5個專項是根據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而設定的,隨著新行業、新業態、新領域的不斷出現,將適時調整相應專項,提升“重慶英才計劃”的針對性、有效性。
計劃5年內支持2000名高層次人才
“重慶英才計劃”將圍繞全市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點行業發展需求,計劃5年內支持高層次人才2000名左右、團隊500個左右,其中優秀科學家100人左右,名家名師300人左右,創新創業領軍人才900人左右、團隊500個左右,技術技能領軍人才200人左右,青年拔尖人才500人左右。
“支持數量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翻番,特別是加強了青年人才儲備,青年拔尖人才每年支持數量從20名提高到100名。”陳全稱。據悉,“重慶英才計劃”入選人才,由市委組織部牽頭統籌,各市級有關部門具體負責推薦申報、資格審查、公示、提出建議人選,經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批準后確定入選名單。
入選人才可獲相應支持經費
為讓人才有好的創業和發展環境,重慶在重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打造了近2000平方米的專家服務基地,為專家提供成果展示、技術轉化、交流聯誼的場所。
同時,“重慶英才計劃”重點支持人才干事創業,給予入選人才20萬~200萬元不等的研究支持經費,給予創新創業示范團隊每個30萬元的支持經費,主要用于創新研究、科研條件改善、成果轉化、團隊建設、學術交流等。對特別優秀的人才和團隊還可“一事一議”“一人一策”。與此同時,還推出了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的“人才貸”,給予創業人才最高100萬元的創業貸、500萬元的知識價值信用貸。對于入選人才,還會給予10萬~50萬元的獎勵金,“作為市政府獎勵,依法免征個人所得稅。”陳全稱。
發放市級人才服務證,享受服務“綠色通道”
為體現敬才愛才誠意,對于入選人才,重慶還將發放市級人才服務證,可享受職稱評審、項目申報、崗位聘用、落戶、居留簽證、配偶(子女)就業、子女入學入托、醫療“綠色通道”以及休假療養等便利服務。同時,建立市、區“一站式”服務平臺,組建專門服務隊伍,提供全程代辦服務。目前,重慶市已發放市級人才服務證616張、提供服務7000余人次,人才滿意率99%。
此外,重慶還將通過市場化手段,為入選人才提供一定次數的機場要客、高鐵貴賓等特色服務。
英才計劃重慶試點工作實施2年來,共培養34名青少年人才,在各項青少年科研賽事中斬獲眾多獎項。重慶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譚明星介紹,英才計劃重慶試點工作要求選拔一批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計算機5個基礎學科中品學兼優、具有創新潛質的高中學生,由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推薦導師,提供校內優質資源進行“點對點”培養。
為此,2017年底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市科協、市教委、重慶大學和6所試點中學等通力配合,使2批34名參與計劃的學生在活動中樹立了科研志向,鍛煉了基礎科研能力,提升了科學素養。
重慶大學副校長明炬介紹,重慶大學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5個基礎學科組建了一支優秀的科學家導師隊伍。2年來培養的青少年人才中,2人入選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項目,1人入選中國科協青少年國際科技交流項目遴選培訓冬令營。多人在市級、國家級青少年科技創新賽事中獲獎。下一步,重慶大學將進一步開放實驗室資源,提升英才計劃學員學習環境,為青少年的科研探索提供更寬廣的空間。
據悉,英才計劃全稱為“中學生科技創新后備人才培養計劃”,由中國科協和教育部在2013年啟動試點。主要任務為選拔品學兼優、學有余力、具有創新潛質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在自然科學基礎學科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指導下參加科研實踐,以此激發中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其樹立科學志向。活動現場,2019英才計劃優秀學員獲頒榮譽證書,英才計劃相關負責人宣布重慶2020年英才計劃培養工作即日起啟動。
本屆大會突出務實高效,既辦好會又辦好事,大會組委會注重智能化,積極探索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辦會,開放網絡申請和現場登記進入,在信息發布、參觀交流等方面,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提高辦會效率、提升服務質量。
此外,本屆大會注重立體化,大會首次設計LOGO,并首次創作《相聚在重慶》主題歌,首次組織“智匯八方話渝州”專題宣傳,同時編制《重慶市高層次人才政策匯編》、《重慶市緊缺優秀人才需求目錄》,制作2019重慶英才大會人才宣傳H5,立體化地向廣大英才全方位宣傳重慶的好政策、好平臺、好環境。
大會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把實施英才計劃與英才大會人才落地服務緊密結合起來,既重視招才引才,更重視用才留才,從快從優兌現各項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把“重慶英才”品牌打響、擦亮。
10月14日-10月18日,由重慶市人力社保局主辦,市人才中心承辦的2019年“百萬英才興重慶引才活動”全國“雙一流”高校巡回招聘活動來到西安交通大學、清華大學、重慶大學、南京大學、湖南大學,活動以專場宣講我市人才政策、推介優質用人單位、現場面對面洽談招聘的形式,“走出去”踐行“百萬英才興重慶引才活動”,吸引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所需的“高精尖缺”人才來渝發展。
5場引才活動共組織我市科研院所、事業單位、高校、在渝央企、重慶知名國企、重慶民營企業100強及外資企業等119家優質用人單位參會,提供職位均為中高端崗位,涉及電子通信、機械工程、材料、教學研究、冶金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各類崗位747個。
通過對接西安、北京、重慶、南京及長沙的102所高校精準宣傳,5場招聘會共吸引2904名青年人才進場。南京站主辦方在仙林大學城安排了接送大巴車,為學子們前來參會提供交通便利。推介會更是座無虛席,會上,主辦方為同學們詳細解讀我市市情市貌、引才政策,重慶大學、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煤科工集團、中冶賽迪集團等11家引才單位代表進行了宣講推薦,為同學們提供深入了解單位文化、薪酬待遇及發展平臺的機會。不少同學提前趕到會場與參會單位溝通交流,希望了解更多信息。
據統計,5場活動現場用人單位與1135名人才達成意向,其中博士143人,碩士837人,本科155人。參會企業表示收獲頗豐厚。10月底,下半年16場全國“雙一流”高校巡回招聘會的最后一站將于10月23日在重慶交通大學開展活動,為用人單位吸納高層次及緊缺人才提供平臺,為重慶努力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環境。
2019重慶“英才杯”創新創業創造項目大賽歐洲復賽上月在倫敦舉行。經過激烈角逐,歐洲復賽最終共有5個項目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19重慶“英才杯”決賽。
本次復賽由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和峰一國際(英國)承辦。
歷經兩個多月的層層初選,80余個報名項目中,共有20個項目脫穎而出進入歐洲復賽。參賽項目來自英國、德國、法國、瑞士等歐洲國家,創業團隊成員均擁有博士學位,其中有來自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國王學院等世界頂尖高校的教授、博士團隊。該20個項目涉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環保科技、3D打印、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參賽選手就自己的創業項目向評委和現場嘉賓作出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