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
北京時間2019年11月18日晚,觸寶公布截至2019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
報告期內,觸寶凈收入為3127萬美元,超出預期的3000萬美元。同時,觸寶也對公司下一季度的業務與營收展望樂觀,將Q4營收預期上調28%至4800萬美元。整個2019財年,觸寶預計總營收將達到約1.57億美元,同比增長17%,也高于之前預期的1.45億美元。
這意味著,今年7月遭遇的谷歌下架事件對其業績沖擊有限,觸寶成功通過了市場與用戶的雙重考驗。這讓外界對此頗感興趣,觸寶為何能觸底反彈、逆勢增長營收超預期,甚至大幅調高下個季度財報預期和全年業績展望。觸寶的信心來自哪里?
讀懂用戶開疆擴土、內容變現成為未來的盈利增長點、全球自營廣告平臺持續發力,依靠這套“組合拳”、釋放三重后勁,觸寶打開向上的長遠增長空間,業績反彈自然不在話下。
第一重后勁,乃觸寶能讀懂用戶,從而不斷開疆擴土。
最新公布的Q3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觸寶全球產品的DAU(日均活躍用戶數)為1.65億,較2018年同期的1.44億增長14%;MAU(月均活躍用戶)為2.53億,較2018年同期的2.14億增長18%。
觸寶的DAU與MAU未如之前外界猜測那樣一落千丈,反而逆勢雙線增長,這表明觸寶不但守住了基本盤,更是逆勢上揚,迎風居上。
其實,作為國內互聯網企業出海的代表,在觸寶出征海外歷史中,多次經歷狂風暴雨,每次都逢兇化吉,經過淬煉之后反而更為強大。
最驚險的一次是遭遇337調查,當下的谷歌事件與之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2012年,觸寶因獲得來自高通的大額訂單、拒絕Nuance的低價收購,激怒了“專利流氓”Nuance,后者通過不斷對競爭者發起專利訴訟,從而打壓對手——之前10年,Nuance 曾起訴 8 家公司專利侵權,最終收購了一半以上的被訴公司。
惱羞成怒的Nuance遂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337調查,觸寶面臨退出美國市場的風險,面對敲詐勒索觸寶CEO王佳梁沒有屈服決定應訴,最終取得這場官司的完勝,成為中國第一例軟件產品 337 調查勝訴案。
這期間,觸寶的用戶也是不離不棄,實現了逐年穩定增長。

DAU與MAU逆勢同比雙線增長
簡而言之,觸寶深諳海外用戶的心思,用AI去讀懂他們。
在轉型內容型服務的過程中,觸寶依托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對內降低了前期試錯成本、溝通成本與運營成本,對外實時洞察到用戶需求的變化,做到精準推送,從而增強了產品黏性,深得海外用戶傾心。
譬如,觸寶的運動和健康系列產品利用AI技術更加細分了全球用戶的場景化體驗,將AI、大數據和傳統硬件進行結合,推出“AI深蹲”“AI測量血壓” “AI健康報告”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攝像頭監測深蹲,測量心率、血壓、血氧量等相關健康參數,配合用戶的額外內容補充,進而輸出完整的健康報告。
此外,追蹤海外用戶的實時需求,及時跟進孵化APP,觸寶已有一套成熟的機制:建成了科學且完備的生產流水線,可規模化生產APP,從產品初步構想到正式上架,流程時間極大壓縮,這期間不斷進行快速迭代、更新升級。

觸寶創始人兼主席張瞰
可復制性、快速迭代、數據驅動,令觸寶的產品矩陣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
這就是觸寶為何能在海外源源不斷吸引用戶的奧秘,也是憧憬未來的底氣所在。
抓住不同地域用戶的痛點僅僅是開始,要想與用戶建立牢不可破的長期關系,優質內容才是重中之重,且為未來的盈利增長點,這就是觸寶的第二重后勁。
近一兩年來,“內容為王”深得人心,互聯網公司紛紛切入該賽道,微信有訂閱號、百度有百家號、阿里巴巴有大魚號、今日頭條有頭條號……
觸寶也從工具平臺轉型為內容平臺。

觸寶CEO王佳梁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觸寶源自內容系列產品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近80%;內容系列產品的平均DAU為2390萬同比增長117%、平均MAU為6750萬同比增長100%。
內容矩陣活躍用戶數量超100%增長令業界驚艷。
當前,觸寶在PGC和UGC兩個層面持續發力,后勁十足。
PGC:完善激勵機制,從而吸引頭部KOL涌入,通過“一鍵注冊+內容發布+收益查看”體驗協助KOL便捷上傳優質內容。
UGC:打造零門檻平臺,驅動用戶轉化為內容生產者,分享更多精彩紛呈的海量內容,從而獲得成就感與曝光度。
內容成為觸寶未來盈利的主要驅動力,優質內容留住用戶,更多用戶驅動更多PGC、UGC優質內容,而優質內容生產者也能獲得真金白銀的收益,從而驅動生產更多優質內容,如此形成良性循環,牢牢黏住老用戶、吸引新用戶。
這個過程中,觸寶成功構建內容生態體系不談,作為平臺可分享訂閱付費內容、商業植入、電商帶貨、用戶打賞等方式的紅利。
坐擁1.65億DAU、2.53億MAU的觸寶,在內容付費領域大有可為,一旦這塊內在潛力釋放出來,業績增長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前面兩重后勁,著重細水長流,第三重后勁剛猛,短時間就能見效:廣告作為企業營收的關鍵因素之一,單一的利潤渠道會形成營收的短板,觸寶未雨綢繆在今年6月上線了全球自營廣告平臺CooTek Ads。
公開資料顯示,CooTek Ads依托于觸寶自有平臺的大流量與高質量,結合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與AI算法,針對下載、注冊、留存等不同的轉化效果建立投放模型與定制化方案,優化用戶畫像和人群標簽,進而實現對目標用戶精準、高效的觸達,完成轉化目標,吸引眾多廣告主的關注,領跑行業。
換而言之,CooTek Ads能依據用戶畫像與廣告類型進行精準投放,覆蓋信息流、激勵視頻、開屏、插屏等多形式廣告資源,滿足不同的細分場景投放需求,打造“廣告主→CooTek Ads→用戶”的廣告閉環。
所以,谷歌下架事件對觸寶來說,非但不是壞事,反而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積極開拓盈利渠道,未來觸寶將逐步擺脫對谷歌生態系統的依賴,完善“自我造血”能力,且賦能予第三方合作商,終而掌握廣告的自主權。
一旦掌握廣告了自主權,觸寶的利潤無須再分潤給谷歌,自然而然就可增厚業績。
換個角度,只要市場給觸寶一個季度的時間,后者就可釋放后勁證明其成長的含金量,對此張瞰信心十足:“我們對下季度和未來的長期增長都持樂觀態度。我們將繼續通過發展創新產品來帶動增長,維護已有用戶,并促進觸寶產品的用戶參與度。”
2019年的下半年,對所有觸寶人來說,或許都將是記憶深刻的日子:一方面,經歷了谷歌風波,外界對其不看好甚至唱衰的聲音并不少。另一方面,在觸寶內部,卻在低谷中從內容、技術、業務等方面進行了各種變革,在正確策略之下專注自身發展,用高效、有力的執行,不但得到了財報超出預期的回報,更有可能從中找到下一個十年增長的引擎。
因此,很大程度而言,這才是觸寶所有業務變革的關鍵——畢竟,對任何企業而言,哪怕戰略變革、策略再先進,但一個團隊的落地與執行,才是實現變革的關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一批又一批的互聯網企業爭相出海,試圖從中帶來新的增長點,但不能忽視的是海外市場的探險之路并不易,有太多要面臨的風險與挑戰。觸寶的故事,一方面說明了這種海外渠道依賴性的雙刃劍風險,另一方面也提醒所有出海互聯網企業:企業出海,必須要有實力深厚的技術作為支撐。這樣才能在風險來臨時,化險為夷、逆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