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寶元元年,黨項人發兵進攻北宋,將延安圍困。延安城主官范雍一面派人向朝廷告急求救兵,一面組織城中的將士堅守城池,一次又一次地打退黨項人的進攻。然而,黨項人特別勇猛,不顧傷亡拼死攻城,有好幾次,城池險些被他們攻破,形勢非常危急。
城池被圍困到第7天的時候,黨項人又傾全力組織了大規模的進攻,范雍看到敵人的虎狼之師猛攻猛打勢在必得,料定這次是守不住了,心中充滿憂慮,臉上露出憂愁的神色,準備城破之后以死報國。一個老年軍校看出了范雍的心思,就對范雍說:“我是邊境上的人,曾經多次遭遇圍城,形勢有時比現在還危險。別看黨項人如狼似虎的,其實他們根本沒有攻城的經驗,只要我們堅守下去,他們根本攻不下來。所以,我們沒有什么可憂慮的,只要按正常打法去反擊,就一定能夠把他們打退。這一點我可以擔保,如果城池真的被他們攻破了,我甘愿獻上我的人頭。”聽老軍校這么說,范雍立時來了勇氣,再次信心百倍地組織將士們頑強抵抗,又一次打退了黨項人的進攻。幾天以后,黨項人見城池攻不下來、沒有便宜可占,就退兵了,延安之圍解除。
事后,范雍重獎了老軍校,以表彰他鼓舞士氣的行為。另一個軍校便對老軍校說:“你膽子也太大了。拿腦袋擔保,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一旦城池被攻破,你是要被殺頭的。”老軍校笑著說:“如果城池真的被攻破了,哪里還顧得上殺我呢?其實吧,我那些話也就是隨便說說,當時我也認為這座城十有八九保不住了,之所以對主官說那些話,不過是想安定軍心、鼓舞大家的士氣罷了。”
(摘自《合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