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學識字,75歲學寫作,80歲學畫畫。到了82歲,她已寫下近60萬字,畫了上百幅畫,出版了5本書。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傳奇奶奶”姜淑梅用自己精彩的后半生,實現了從“文盲”到“網紅作家”的“逆襲”,讓人們從這個“活到老、學到老”的普通老人身上,看到了人生難以預測的潛能,以及歲月和時代給予她的饋贈。
“俺家門前一棵桃,青枝綠葉梢兒搖。開的桃花一樣大,結的桃兒有大小。大桃摘了集上賣,小桃樹上風來搖……”這首民謠簡潔易懂,富含哲理,正是姜淑梅從山東老家收集整理而來的,當地人稱作“小唱”。兩個月前,姜淑梅的第5本書《拍手為歌》出版,那些過去的歌謠和民俗故事,都匯成時光的河流在書中流淌。“會的人越來越少了,得趕緊記下來”,操著濃重的山東口音,她樂呵呵地說,“這里頭的插圖都是俺自己畫的”。
? 6年前的秋天,姜淑梅的處女作《亂時候,窮時候》出版。書中的一個個故事短小精悍,情節生動。有評論說,姜淑梅書寫的是從民國到新中國的鄉土家族史,也是一部被戰亂、死亡和饑餓浸泡的民族血淚史。“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到心里”,“質樸的鄉間敘述,不用華麗,就已動人”……姜淑梅收獲了不少“姜絲”——粉絲自稱,她也成了“網紅作家”。
? 而在此之前,這個“大字不識一個”的老太太說想學寫作,就連家人都不信。姜淑梅回憶說,起初聽說自己想跟著閨女學寫作,向來沉默寡言的三哥笑得前仰后合。等書出版了,年過八旬的三哥流淚了,姜淑梅也激動得一宿沒睡著。
? 很多人想象不到,這個“高產作家”從沒有屬于自己的書房。在家里,姜淑梅坐客廳沙發上,把沙發靠墊放平擱在腿上,再墊上一塊氈子,她就開始“碼字”。打印紙的背面、各類包裝紙、小孩子的作業本、醫院就診手冊……手邊有啥就拿啥寫,還有的書稿寫在紙條上。這樣的“伏案”寫作,在當代“網紅作家”里是別具一格的。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