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5G為遠程醫療搭建了一條信息傳輸高速公路。高通量、大帶寬、低延時的特點可以使醫學影像無延遲、無卡頓傳輸到位,使遠程手術輕松完成。
5月10日上午,時針指向8:50,在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人民醫院手術室里,手術團隊正在做術前準備;而在安徽醫科大學二附院,主刀醫師萬圣云、放射科主任醫師宮希軍、腫瘤科副主任醫師王年飛分別在醫院的遠程醫學中心和各自科室,通過顯示屏和5G手機實時在線查看手術患者的影像病歷資料。
屏幕兩端的交流只有0.1毫秒的延時,這是人在正常交流時感受不到的。
9點,手術正式開始。綠色手術單只露出患者的腹部,消毒等術前工作完成后,腹腔鏡金屬端頭伸向手術部位。“手術視野不完整,請求由我方遠程喚醒手術機器人,調整機械臂角度。”萬圣云通過語音指令,遠程操控手術機器人,將手術視野調整到最佳位置。“茲茲茲”,機器操作的聲音,萬圣云在屏幕這頭聽得很清楚。
剖開,膽囊壁上的隆起——膽囊息肉暴露在影像上,萬圣云、宮希軍、王年飛和石臺縣主刀醫生得出一致意見,是良性腫瘤。
膽囊切除手術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確認膽囊動脈并結扎切斷,減少出血。但膽囊動脈與肝臟動脈的關系復雜,變異較多,手術中如果錯把肝動脈結扎,肝臟有可能壞死,導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死亡。
手術臺上的患者有膽囊炎,急性期發作,手術關鍵步驟完成后,肝臟出現了滲血。萬圣云經歷無數臺膽囊切除手術,基于經驗,他通過屏幕實時影像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經過石臺縣人民醫院的電凝操作,血止住了。
大約9點45分,手術成功。遠程醫療中心里觀看完全程的院長、指導醫生、安徽省衛健委的領導、安徽醫科大學的專家肩頭一松。
(摘自《經濟觀察報》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