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好幾位清官在民間的聲譽如雷轟鳴,后來這幾位清官都成了公案小說中的主角,如包拯被寫入《陳州放糧》《貍貓換太子》,海瑞被寫入《大紅袍》。另有一位清官彭鵬被寫入《彭公案》,其名改為彭朋。據史載,彭鵬一生公正廉潔,是康熙時五大清官之一。
康熙二十三年,49歲的彭鵬被任命為三河知縣,他騎馬在雨中上任,至東門已渾身濕透,住宿之處甚簡陋,無蚊帳,飽受蚊咬之苦。彭鵬雖為小官,但他一上任,就敢于大刀闊斧整治吏政,輕徭薄賦,拘禁惡人。當地有旗人橫行不法,彭鵬不畏權勢,秉公執法,并昭雪冤獄。三河街頭有一內侍打扮者,自稱為皇帝放鷹者,四處敲詐勒索,差役不敢辦,彭鵬聞之,喬裝改扮,終于查得此人真實身份,他命人痛打其一百鞭子。三河縣內有盜賊,彭鵬輕騎擒之,將其關入牢房。故彭鵬之威,遠近聞名。
彭鵬性耿直,不畏權勢,對官場之圓滑,深惡痛絕。他遇事先論是非曲直,屢遭上級同僚攻擊,幾經貶黜,卻知難不退,當地百姓稱其“彭青天”。
康熙查訪,聞彭鵬剛正廉潔,乃賜其黃金百兩,說:“知爾清正不受民錢,以此養爾廉,勝民間數萬多矣。”彭鵬將所得賞金用于修建縣學,自己仍布衣舊袍為民請命,他在《木蘭筆約》中勉勵自己“骨鯁成性,下筆為文,絕不作媚世語。”
由于彭鵬為官,不懼官場關系網根深蒂固,執意秉公執法,遭許三禮參劾,雖“查無實據”,仍“降二級留任”,繼而又“降十三級調用”。但一年后在官吏考核中,彭鵬官聲仍為第一,康熙賜“金獎廉”,授其工科給事中。
彭鵬在順天府任上,發現鄉試中主考官徐倬與副考官彭殿元串通作弊,立即上書奏報。不料這兩位考官各有過硬后臺,經調查后的結論:“查無此事。”有大臣趁機彈劾彭鵬誣告。不服氣的彭鵬當即上朝奏道:“臣言若妄,請劈臣頭,半懸國門,半懸順天府學。”不少大臣認為彭鵬此言狂妄不敬,應撤職查辦,幸虧康熙力排眾議,罷免了兩位考官之職。
由于彭鵬屢屢開罪權貴,終于被擠出京城官場。彭鵬出任貴州按察使,后巡撫廣西,深得百姓擁戴。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