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松日。原來在生活中,抬腿、抖被子、坐公交車顛簸,甚至走路時都會發生骨折,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龐卯表示,這些情況在嚴重骨質疏松的老年人群體中并不少見。
而老年人容易發生骨質疏松,主要是因為體內性激素水平降低,尤其是雌激素對骨骼的影響更為明顯,因而老年女性更易患病。另外,鈣的攝入量減少、維生素D不足、身體運動量減少,和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懶出來的小偷” 很多骨質疏松的老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疼痛問題,越是痛就越不想動。殊不知,久坐不動是可以加速骨量流失的。適量的運動能促進鈣的吸收,減少骨量丟失;另外,運動可促進性激素分泌,從而促進骨的生長發育;運動能增加骨皮質血流量和促進骨形成,通過提高肌力改善骨密度,還有助于增強機體的反應性,改善平衡功能,減少跌倒的風險。
中老年患者選擇的運動一般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爬山等。運動量不可過大,防止肌肉、韌帶、關節損傷。
“捂出來的小偷” 有些老人視紫外線為敵人,怕被曬黑,或被曬出斑來,不喜歡外出,就算外出也把自己遮擋得嚴嚴實實。經常接受陽光照射會對維生素D的生成及鈣質吸收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鼓勵多參加戶外活動,增加接觸陽光的時間,正常人平均每天至少有20分鐘日照。
骨質疏松在早期一般無明顯癥狀,后期的癥狀表現也不典型。但當出現全身多個部位(如腰、背、肩等)持續性的酸痛、鈍性疼痛、乏力等,或發現身高逐漸變矮、背部逐漸彎曲時就需要盡快就診了。
(摘自《現代保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