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臺海戰力天平越來越向解放軍傾斜的現狀,當前臺軍花費巨資推動的F-16戰機升級項目又遭遇延遲,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9日載文稱,臺軍應該放棄引進那些昂貴的戰斗機和潛艇,改為大量建造小型導彈艇等廉價裝備,通過游擊戰術拖慢解放軍攻勢,從而為美軍干涉臺海局勢“爭取時間”。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9日稱,包括引進先進戰斗機在內,臺軍這些重大軍購項目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難以改變解放軍越來越明顯的戰力優勢。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詹姆斯·霍姆斯提供的緊急建議認為,如今臺軍能做的“靠譜方法”,就是盡量威脅解放軍登島艦隊的安全,“沒有對周邊海域的絕對控制,就不會有兩棲登陸”。為此,他稱臺軍應該大量建造廉價、小型的導彈快艇,利用臺海附近的復雜地理環境隱蔽突襲,盡力推遲解放軍登島時間,“為美軍增援爭取時間”。
報道稱,北歐國家就利用小型廉價的導彈快艇作為海上封鎖主力,臺灣海域與北歐的復雜地理環境頗為相似,因此也可以采用相似的戰術。“臺軍正在建造一種輕型隱形護衛艦,但它們的數量仍遠遠不夠”。詹姆斯·霍姆斯甚至建議,臺軍這些快艇可以停泊在普通漁港中,讓解放軍難以將它們與民用漁船區分開來。
美國智庫近年來不斷慫恿臺軍放棄采購潛艇、戰斗機、主戰坦克等高價值裝備,改而大量引進便攜式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導彈快艇等廉價武器,通過游擊戰“干擾和拖住解放軍向臺北前進的腳步”。且不提這些非傳統戰法能否在現代戰場上生效,戰場經驗證明,臺軍卷入游擊戰必然將付出慘重的人員傷亡,但這些代價恐怕是美方故意避而不談的。
(摘自《環球時報》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