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靜
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學校是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學生們只有通過學習吸收其精華,才會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秉承“全面發展,辦有特色”的辦學理念,基于自身的優勢,北京市海淀區清河第四小學以課程為譜、活動為弦,撥響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藝術”的教育主旋律。
課程為譜,譜寫悅人之曲
我校將書法、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節日民俗等中華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體育、綜合實踐課以及校本課程全部加入傳統文化元素。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課程仿佛跳躍的音符,譜寫出繽紛多彩的歡快樂章。
奏鳴曲——書法樂章。書法智慧的拓展,開啟了民族文化的綻放之旅。我校始終專注在書法學習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提高學生民族技藝的同時,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書法學習中滲透傳統道德教育,使學生既能感悟唐詩宋詞的悠久歷史,又能理解尊師重教的傳統文化;在潑墨揮毫的過程中領悟“中國漢字方方正正,做人也要堂堂正正”的道理。積跬步以至千里,匯小流以成江海。我校的書法教育特色正是在一點一滴中茁壯成長起來的。從招聘第一位書法專職教師,到編寫第一本書法教材,再到將書法正式列入清河第四小學的校本課程……
小步舞曲——非物質文化遺產樂章。學校結合鼻煙壺、剪紙、國畫、戲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全方位融入傳統文化。鼻煙壺課程讓學生了解歷史,走近方寸藝術。剪紙課程讓學生學會用一把剪刀,描繪心中的圖案。國畫課程讓學生暢游在水墨丹青之中,享受墨韻之美。戲劇、戲曲使學生傳承優秀戲曲文化精髓,根植民族傳統文化。
此外,學校隨時序的輪轉開發節氣課程,激發孩子們的探究興趣。
活動為弦,弦鳴動人之律
學校通過活動為學生搭建傳統文化展示與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知悉傳統文化之意,懂得傳統文化之禮,收獲傳統文化之情,傳承傳統文化之念。以活動為弦,弦鳴文化之律,立德樹人,博采眾長。
序曲——國子監開筆之禮。連續三年,學校都為一年級學生舉行開筆禮?!爸焐皢⒅?,開筆啟蒙”,在古時,“開筆禮”是極為隆重的典禮,對每個讀書人來講都有著重大的意義,被稱為“人生四大禮”之一。學校用滿滿的儀式感為學生進行一次尊師崇禮的啟蒙教育,以此激勵學生珍惜讀書機會、勤奮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國學精神。
狂想曲——暢傳統節日之言。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學校以傳統節日為切入點,在元宵節開展元宵燈會猜謎,師生一起動手做元宵,在端午節時開展“品味濃情端午,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學校依據不同年級特點開展學科實踐活動,讓同學們通過親自動手實踐、講故事、誦名句等多種形式,感悟傳統節日的內涵。
進行曲——行研學之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校通過開展研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厚重的人文底蘊、美麗的自然風景以及豐富的文化傳承。學生們走進紹興,探尋魯迅的故里,看一看“社戲”,品一品“阿長與山海經”,無論是細雨纏綿還是晨曦微露,都能在這里邂逅一場時空穿越,聆聽來自魯迅先生的時空寄語;走進徽州,探訪中國書法的魅力,到百年胡開文墨廠走一走,領略徽墨之重彩……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我校將繼續秣馬厲兵,砥礪前行。奏響傳統文化之主旋律,唱響偉大祖國的中國夢,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少年正當時。學海無邊,育人無涯,鑒往知來,心懷敬畏之師,則寧靜致遠,我校正當時。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清河第四小學)
責任編輯:歐陽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