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莉娜
35歲,這是一個既成熟、又風華正茂的年齡。如今,《文萃報》正迎來這般美好的年華——如你所見,當初的一株幼苗,現已成長為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木秀于林。
35年很長,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艱辛與努力;35年很短,而立剛過,不惑又近在眼前。人貴有品,報貴有格?!段妮蛨蟆纺軇撛煲粋€又一個報業佳績,吸引一批又一批讀者,都是因為從誕生之初,她就與品質和專業、拼搏和創新緊密相連,須臾不離。如今,歲月更迭,情懷未改,新一代的文萃報人正執守初心,心懷夢想,在繼續追求卓越的路上勇毅前行!
一位老報人的新人姿態
? 60后、辦過報、管過經營,《文萃報》的現任總編輯王興銀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資深報人。也就是這樣一位親歷了《文萃報》從崛起到輝煌的報紙行家,卻在接手《文萃報》時遭遇了紙媒的寒冬,一時間,曾經的經驗與驕傲都變成了挫敗與迷茫。
? 與時代同行,既要守正,更要創新。懷抱初心,動腦去想,起身去做,哪怕行于困頓,也不致于被職業的倦怠感所淹沒。正是在身為老文萃人初心的召喚下,王興銀很快下定了決心——帶著《文萃報》逆風起航。
? 在擔任《文萃報》總編輯的這幾年間,盡管工作繁忙,王興銀還是抽時間參加了一項活動——湖南百公里毅行。每年兩次、每次要兩天才能走完的百公里賽程,這對于很多抱團參賽的90后、00后來說都是很難完成的挑戰,王興銀卻連續5次堅持走到了終點。很多人都會夸他很勵志,更多的人會問他為什么這么拼?他的回答是:“不是為了拼成績,只是為了拼出個年輕的心態!”
? 事實證明,面對困境,勇氣與沖勁格外珍貴。找回了新人心態后,王興銀開始著手改革與創新。首先,是對《文萃報》的改版、提質,親自參與重大報道策劃、選稿,讓報紙一次次“變臉”,一次次讓讀者感到煥然一新,忠誠度持續提升。其次,緊跟數字革命步伐,順應媒體發展新趨勢,構建起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的融媒體集群,從當初“一報獨立”的“小舢板”,發展為如今擁有兩報(《文萃報》《科教新報》)、兩刊(《放學后》《華聲》)、一個頻道(新湖南“湘學”)、四個媒體公眾號的“聯合艦隊”,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 “無論走多遠,都不要忘了為什么出發。”在參加百公里毅行時,王興銀常常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堅持下去,走向終點。對于《文萃報》,對于這份鐘愛的新聞事業,他同樣是以此為勉,心無旁騖地砥礪前行。
一個新團隊的“老式”做派
? 除了總編輯,在《文萃報》的編輯身上,傳統與潮流也是并行不悖。
? 現在的《文萃報》擁有一支較為年輕的編輯團隊,思維活躍、視角新穎,打造出了“談天說地”等特色版面,也因此讓報紙內容透露出一股時尚氣質。但由于秉承著老帶新的人才培養方式,他們的工作態度和方式總顯得有些“老派”。
? 經歷了幾次報址搬遷,《文萃報》最金貴、最重要的“家底”就是幾組老舊的木質報架,這上面掛滿了全國幾百種報紙、雜志。盡管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從電腦和手機上閱讀文章、獲取資訊,但編輯們依然會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翻閱這些報紙雜志,用一顆沉靜的心去打撈那些真正的歷史細節、值得信賴的實用知識。這樣的堅持為的是給讀者奉上一份權威、有價值的報紙。
? 《文萃報》很多有影響、成系列的主題策劃,都是編輯們從書里淘出來的。所以,編輯們的身影常常出現在圖書館和書店,看書、買書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這樣的堅持為的是給讀者多呈現一些“獨家文摘”。
? 如今,新媒體更新資訊的速度快則快矣,但碎片化、同質化是通病,甚至真實性都難以保證?!段妮蛨蟆返木庉媱t恪守著精選精編的辦報原則,對每條稿件都盡量做到字斟句酌、反復推敲,如老匠人一般嚴格按工序用心打磨方能見報。這樣的堅持為的是給讀者提供一條條具有專業高度的新聞。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段妮蛨蟆返南乱粋€35年已經開啟,感謝讀者的一路同行,通往未來的大道上,我們都是追夢人。請相信:一代代文萃報人的情懷由內心流至筆端,由一篇篇報道匯成一個個版面,最終抵達讀者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