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行業付費已是大勢所趨,但是相比大眾為視頻付費的熱情,同屬內容付費的國內音樂行業卻顯得落寞很多。網上常常出現對正版音樂收費的惡評,畢竟不少人已習慣了在網上隨意下載的日子。當然,現在的情況已有好轉,前不久,隨著歌手周杰倫的新歌在騰訊音樂旗下的三大音樂平臺上線,我們似乎有理由相信,愿意為“好聲音”付費的用戶越來越多了。
根據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有近六成用戶愿意在內容質量滿意的前提下為內容付費,內容付費占數字音樂總收入的比例已接近六成。在付費群體中,高學歷、高收入者居多,但付費額度較低,近半用戶每月花費低于10元。
但不少愿意付費的用戶也遇到了很多煩惱,那就是APP之間的音樂并不是全部互通和覆蓋,有人吐槽為了在第一時間內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不得不在好幾個平臺同時開通會員,如果音樂版權能夠更加集中,自然愿意付費聽音樂。看來版權問題也是決定用戶忠誠度的重要因素。另外還有網友表示,如果音樂APP能夠推出在不需要買會員的情況下,購買專項新歌或新專輯的話就更好了,因為自己就喜歡這一個人或者一個樂團的歌,不愿意為其他人的音樂付費。
VUdX0Q5hXWQbPVyxNvmoN7TeuzXkuk1ttwIuKL/4ess=
前些日,小崔姐在電腦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和入駐的今日頭條上發表了《近6成用戶愿意花錢聽歌,你買了幾個會員》的文章,就“是否愿意付費聽音樂”的話題發起了討論,很快便收到讀者的百余條留言,大家紛紛發表各自的看法。
沒買幾次,但一次就是年費綠鉆或者專輯。
出了錢,音樂品位卻未得到提高,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對我來說網易云音樂一個就夠了,付費歌曲囤一下再一次性下載,一年的時間里充五六個月會員吧。
支持臨時會員,或者單曲收費、專輯特賣,不要動不動就包月,還給你整個自動續費啥的。
我愿意付費,但更愿意付費之后歌曲完全屬于自己,懷念以前的實體唱片時代,買了就能永遠聽,但網絡資源只能使用一段時間,到期就不能再用。我之前付費的內容就這樣沒了,所以現在更愿意白嫖,我寧愿付費給創作者,而不是給平臺。
以付費聽歌推動正版化,是尊重音樂人智力成果的表現。如果音樂人仍舊顆粒無收,誰還有心情寫出“手牽手一步兩步三步四步望著天”、“秋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這樣優質的的音樂作品呢?
白聽、白看、白玩的時代過去了。所有的音樂人和歌迷,都要為此做好準備。音樂人要懂得為知識產權理直氣壯去收錢;歌迷們要自覺為喜愛的歌手掏銀子,未來沒錢就少娛樂吧!
不愿意付費才是奇怪的思想吧,路邊看個表演如果精彩還給兩塊錢呢,人家用勞動愉悅了你,憑什么白白付出?但是我希望我的錢可以大部分到音樂人的手上,中間的渠道分成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