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莉
《浮生六記》是清人沈復(字三白,號梅逸)著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的自傳體散文,分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還有后兩記《中山記歷》和《養生記道》疑是偽作)。四記穿插相聯,所記所敘雖然都是日常瑣事,平淡無奇,然情真意切,一點沒有忸怩作態,更無學究之氣,唯是靈秀沖淡,讀來如一縷清風徐徐拂面,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
沈復寫“記”,但至今卻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詳細文字記載。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生于衣冠之家,父親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而后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但沈復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和妻子陳蕓更是志趣高尚、情投意合。他們吟詩、作畫、郊游、聚友、烹飪,興趣盎然,意興紛飛。不過,由于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苦生活的磨難,兩人歷盡坎坷,最終還是天人永隔。陳蕓死后,沈復嘆息“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自此情況不明。
沈復的《浮生六記》中,陳蕓是核心靈魂所在——如果沒有這位蕓娘,那么這本書就顯得平淡無味了。一章章散發著感情色彩的文字,記載著沈復的起伏坎坷和悲歡離合,令人讀之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當時社會,體味著其間的人生百態。不過,沈復的雙眼始終瞄向自己的妻子蕓娘——在他的筆下,這位可愛的小女人,“一身素淡”何其嫻雅,“口授成誦”何其穎慧,“顧盼神飛”何其纏綿,“太湖縱目”何其豪邁,引人“閱而心醉”。
遺憾的是,蕓娘富有情趣,卻在處理人事方面欠缺頗多。大家庭的弊害人盡皆知,小夫妻的恩愛往往成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禮儀嚴厲苛刻,父母和兄弟媳婦都住在一起。初始,蕓娘小心翼翼,后來漸漸放松了,公開場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當然也是在沈復縱容之下才會有這般表現。在當時的封建社會,夫妻出雙入對讓人羨慕不已,但更會引來白眼橫眉,有好事者傳起了閑話,久而久之演變成了壓頂桎梏,令人喘不過氣來,最終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從沈復和陳蕓的故事中,我感悟到,兩個人無論婚前抑或婚后,無論生活富裕抑或生活清貧,都需要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有了這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就可以幫助我們戰勝困難和挫折,從而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