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恩惠
摘 要:音樂劇的基本形式是利用獨特的音樂唱腔和形體活動生動形象的表演出來,用他來演繹出鮮活的故事,它所運用的音樂簡單而且讓人們更容易明白,由此一來這種音樂劇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支持。音樂劇的基礎和發展的由來是戲劇,在音樂劇中音樂是其主體,起著主導地位,是整個劇中的靈魂。伴隨而生的舞蹈是音樂劇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整個劇的肉體。音樂劇將音樂、舞蹈、戲劇有條不紊的結合到了一起,對故事進行充分的表現,對人物進行細致的刻畫。本文對舞蹈在音樂劇中的表現以及在我國的發展和起源進行了研究,并且對舞蹈的類別和設計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戲劇舞蹈;要素;存在方式;民族性
(一)舞蹈在音樂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舞蹈的藝術能夠推進戲劇的情節跌宕起伏的發展,情感的充分表達具有先天的優勢。舞蹈不需要通過其他形式抒發感情渲染氣氛。它會用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獨特的氣質來表達獨特的藝術美感是不輸于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舞蹈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在音樂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一個方面是在音樂劇中起到了抒發感情的重要作用。在音樂劇中音樂是占主導地位,是整個音樂劇的核心,但是在整個音樂劇的發展過程中,音樂的演奏和音樂劇劇情的發展會有沖突,正是因為有了舞蹈的存在,化解了這種沖突,舞蹈可以通過演員肢體和動作形式的表現,形象生動的體現出所要表達的人物心理活動以及心理的變化[1]。利用舞蹈來抒發感情,在音樂劇中是一種十分普遍的方法。第二個方面是音樂劇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舞蹈起到了交代整個劇情和推動情節發展的重要作用,這是舞蹈自身獨特的特質所能起到的作用,通過肢體語言來引起觀眾的共鳴從而展現了最基本的情節。
(二)舞蹈在音樂劇中有各種各樣的分類。
雖然舞蹈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抒發感情,通過肢體語言來引起人們的共鳴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縱觀歷史音樂劇的發展進程來看,人們能夠精通了解的舞蹈也是只有少數幾種,比如說:芭蕾舞,踢踏舞,爵士舞以及民族舞。除了這些舞蹈之外,還有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小舞種。例如:小步舞,華爾茲,僵尸舞等等親民的民間性舞蹈。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還盛行出現了不同的舞蹈明朝時期傳入的爵士舞,還有清朝時傳入中國的拉丁舞,還有現代逐漸被人們所接受的桑巴舞,倫巴舞等[2]。
在整個音樂劇中,舞蹈的存在是由歌、舞、劇、三部分構成的,我們可以從眾多的音樂劇中《貓》、《歌劇院的幽靈》、《悲慘世界》、《西貢小姐》、《春蠶到死絲不斷》、《五洲人民齊歡笑》等等可以看出舞蹈在音樂劇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貓》是由英國著名的音樂作家安德魯-伊勞德-韋伯的作品,這部音樂劇曾經被授予過“世紀音樂劇”的稱號,由此可見這部音樂劇影響力的廣泛性[3]。1981年《貓》當時在倫敦歌劇院首次演出時,場下觀眾座無一缺席,在整個劇場中掌聲連綿不絕,至今《貓》這部音樂劇仍然是倫敦歌劇院最為滿座的音樂劇。在整個音樂劇的演出過程中,除了音樂的選擇恰到好處之外,編導還運用了大量的舞蹈,生動形象的描繪了貓的各種動作形態和不同的性格特點,因為舞蹈的靈動性那一個個的肢體語言都顯得十分傳情。在《貓》的音樂劇中還運用了不同的各種各樣的舞種,不僅有表現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同時還具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活力動感的爵士舞以及人們都能夠接受的現代舞,因為這些舞種的存在將整個音樂劇襯托的風格奔放,充滿活力。
從音樂劇的發展到目前為止,都能從我國的歷史文獻記載中獲得,不同的歷史時期,音樂劇都會有不同的發展形勢,但是在眾多的歷史文獻中,都沒有發現關于舞劇藝術的記載,在我國歷史文獻中只是記載了有關于戲劇因素的樂舞,這種舞蹈直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在清朝這一時期著名的音樂劇《大武》就完美的融合了舞蹈、音樂、詩歌等各種相關的藝術形式,雖然在這以后出現了《九歌》音樂劇,這種音樂劇更具有音樂劇的因素,但是從最根本的意義上,依然無法將它稱作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音樂劇。當明朝后期到清朝的初期,舞蹈已經慢慢的逐步融入到戲劇中,但是,從傳統意義上可以稱為我國歷史上舞劇的誕生,這樣可以作為我國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我國正因為舞劇的產生進一步推動了音樂劇的發展,舞臺劇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先經過了“外來藝術的引進”然后就是通過我國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在舞蹈藝術上的積極探索使之成為我國音樂劇的先驅者。在此基礎上才慢慢形成了民族藝術特征的舞蹈藝術,我國舞臺劇的起源以及發展過程最終可以總結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這個成為了我國音樂劇發展的重要指導原則。從我國建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時期,可以把我國音樂劇的發展看成是實驗性的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國音樂劇創造了主要是對傳統舞蹈的借鑒和對國外其他舞種的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及對經驗的結合。
戲劇是我國對復雜現象的凈化,在我國戲曲誕生的那一刻就表現出了較強的活力,具有較長的生命力和深遠的影響力。它明確的強調了只言片語,舞蹈動作、音樂,來演繹故事。音樂劇的表演性和戲劇性他們兩個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推動逐步向前發展。音樂劇逐漸的形成了具有多種特色的獨特的藝術形式。音樂劇是渠道藝術的源泉,舞蹈的情感表達同樣來自于音樂劇。單純的從藝術的角度出發,在音樂劇中,舞蹈的形體舒展性以及戲劇的抒情性在音樂劇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與發揮。
參考文獻
[1]陳冉.論音樂劇演唱訓練與舞蹈基本功訓練的結合[J].戲劇藝術,2018(06):106-116.
[2]王慧.基于美學思想淺談“力的意向結構”在音樂劇舞蹈編創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18(17):116-117.
[3]高品.音樂劇中戲劇表演與音樂、舞蹈的融合[D].山東藝術學院,2018.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大東方201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