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年社會工作是具有鮮明倫理道德特征的專業服務活動,老年社會工作者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倫理困境。本文以LZ社區項目為依托,主要闡述了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對不同對象的忠誠”的倫理困境,并敘述了在困境中我們作為社會工作者的倫理選擇與應對方式。
【關鍵詞】:老年社會工作實務 對不同對象忠誠 倫理困境
一、概念界定
(一)倫理困境
關于倫理困境的含義,《美國社會工作協會倫理守則》修訂委員會主席Frederic G.Reamer(1999)曾經這樣描述:“所謂倫理的困境是當專業核心價值中對專業人員要求的責任與義務發生相互沖突的情形,而社會工作者必須決定何種價值要優先考量”。此外,王思斌教授認為“社會工作實踐中的倫理困境主要是指有個人價值觀與專業價值觀、專業價值觀與機構價值觀、個人價值觀與機構價值觀之間產生的沖突所導致的倫理決定困難,它也是價值觀的絕對性與相對性、個體與群體、個別與一般、革新(或變遷)與傳統之間沖突的具體體現。”總的來說,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困境是兩個相互沖突的價值所帶來的公平和平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社會工作實踐活動。
老年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是指“老年社會工作者在服務老年人的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倫理難題而使自己陷入某種艱難的處境之中,即在幾個具有明顯沖突的道德規范之間,如果遵守其中一項,就將違反另一項的情形。”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常見的倫理困境主要表現為對不同對象的忠誠、案主自決與專業家長主義之間、專業價值與文化傳統之間、隱私權和知情權之間的矛盾。
(二)對不同對象忠誠
英國社會工作者協會《倫理守則》第三條規定:“專業人員需對他們的案主、對他們的雇主、對彼此、對其他職業中的同事以及對社會負有責任。”
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老年社會工作者經常面臨著多個忠誠對象,包括老年案主、老年案主家庭、工作機構、同事、社會以及工作者自身等,在社會工作的實踐過程中,有時對不同對象的忠誠要求是相互沖突和違背的,在對不同對象的忠誠背后隱含著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目標、扮演的角色、擔負的責任,以及代表何者的利益等多方面的復雜難題,因此導致社會工作者的倫理困境。
二、實務中“對不同對象忠誠”的倫理困境
倫理困境起因于社會工作專業的價值觀沖突、道德特質等,并且貫穿社會工作實務過程的始終。社會工作者進行專業實踐的過程中,會涉入不同層面的倫理困境。我們在實施LZ社區《“予歲月以生命”社區長者生命教育項目》的過程中,就遇到了“對不同對象忠誠”的倫理困境。
(一)項目介紹
該項目的服務對象是LZ社區老年人,本項目通過“了解自己”“善待自己”“關愛他人”“順應自然”四個主題對社區老年人進行生命教育,幫助他們接納、認同自己,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幸福觀和生死觀,從而使他們準確地體悟自身生命的價值進而更好地尊重生命、積極參與生活,提升老年生活質量。
(二)案例:對不同對象忠誠的矛盾
1.案例詳情
陳爺爺和沈奶奶是一對老夫妻,陳爺爺退休前是干部,個性比較強硬,但他很愛沈奶奶,對奶奶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沈奶奶退休前是人民教師,個性隨和,相比于丈夫陳爺爺而言,性格就比較柔軟,做事會遷就陳爺爺。因為沈奶奶前兩年剛生過大病,身體情況比較差,較少出門,且一般都有陳爺爺陪同。我們舉辦第一次觀影活動的時候,就恰巧遇到了出來透風的爺爺奶奶。奶奶被活動內容所吸引,就和陳爺爺一起坐下來參與了這次活動。活動結束我們留下了爺爺奶奶的聯系方式,并允諾下次活動會提前通知他們,邀請他們來參加,奶奶表示很期待。
在第二次活動的前期準備階段,我們電話通知老人們活動時間和場地,但陳爺爺以沈奶奶腿腳不便、身體不適的理由婉拒了我們的活動邀請。但當我們活動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沈奶奶拄著拐杖氣沖沖地走過來,說自己非常想來參加活動,但陳爺爺為了不讓她出門,根本沒有將此次活動的安排告訴她,自己是聽到隔壁劉奶奶的小孫子說劉奶奶來社區參加活動才知道今天有安排,而且自己也并沒有身體不適。陳爺爺隨后趕來,也很生氣,他解釋說只是因為奶奶的身體不能受累,也不能長期在戶外呆著,為了她著想,才隱瞞她。誰知好脾氣的沈奶奶居然為了這件事跟陳爺爺大吵,兩人各執一詞,場面一度尷尬。
2.倫理困境分析
在這里我們就把沈奶奶認定為我們的案主。盡管案主體質較弱,但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仍有很大的求知欲。她認為“老年人生命教育”這個主題非常新穎,且我們活動內容設計得比較巧妙,非常吸引人,所以她有比較強烈的欲望想參加我們的活動。但是案主的丈夫卻不同意,認為案主身體不好,不宜多走動,不能夠操勞疲憊,應該在家好好休息,這也是出于對案主的關心和愛護而做出的決定。這種情況下,工作者陷入了對不同對象忠誠的矛盾中。
在案例的情境中,工作者所面臨的對不同對象忠誠的矛盾,是對案主、案主丈夫、社會工作者本人的忠誠的矛盾,是維護案主的利益還是案主丈夫的利益或者是社工本人的利益的倫理困境。
如果遵從案主的利益,邀請案主參加社區活動,那么就必須忽視案主的身體狀況,違背案主丈夫照顧案主的決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違反了工作者內心的價值觀;如果遵從案主丈夫的意見,不允許案主出門參加活動,讓她在家休養身體,那么案主必定會產生失落感、被拋棄感,甚至對自己的人生價值產生懷疑。如果遵從社會工作者自身的利益,出于“生命優先原則”,就不能允許案主參加我們的活動,站在案主丈夫的立場上限制案主,給案主帶來身心傷害。社會工作者陷入艱難的倫理選擇困境中。
3.社會工作者的倫理選擇
盡管老年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成因不同,表現不同,應對方法也不盡相同,但作為一名專業的老年社會工作者,需要遵循一般的倫理原則,以擺脫倫理困境。社會工作者在評估各種可能性的選擇方案時應充分考慮三個方面的倫理要素:效率和效果、案主權利和福利的保護、社會利益的保護。結合中國老齡問題的現實和老年社會工作的實際狀況,一般將老年社會工作者進行倫理抉擇時所依據倫理原則的優先次序簡單排列,以供老年社會工作者面對倫理困境時做參考:“生命優先原則”、“最小傷害原則”、“差別平等原則”、“案主自決原則”、“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原則”、“保密原則”。
在案例的情境下,為了解決倫理困境,我認為,應當以“案主自決原則”為處理原則。社會工作者要采取理解和接納的態度,挖掘老年人的潛能,積極協助老年案主進行選擇和決定,讓他們依據自己的意愿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當然,老年案主的選擇如果涉及對自身和他人的傷害時,社工要進行適當的干預,并設法將干預風險降到最低。
我們案主曾經是一名教師,有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有自我決策的能力。雖然她身體狀況不佳,但是不影響生命安全,只是比較虛弱,不適合劇烈運動。況且我們的活動多以動手、動腦型為主,不會對案主的身體造成負擔。在“案主自決”的過程中,工作者需要將我們所有的活動內容、流程、家人對她的關心等詳情告知,仔細向案主分析來戶外參加活動的利與弊,可能產生的后果,在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向案主陳列清楚后,由案主自主做出決定。當然,我們也承諾,在活動準備階段,我們也要做好成分的風險預案,以防突發情況。還會配備專業的醫生和護士,時刻保障老年人的安全,讓所有老人放心。
案例中的沈奶奶經過充分的利弊分析后,果斷選擇了繼續參加活動,并邀請丈夫與她一起參加活動,一來讓丈夫放心,二來也可以幫助丈夫緩解壓力,舒緩身心。在后期的觀察中,我們發現,案主及其丈夫非常積極,在活動的調劑作用下,老兩口感情升溫的同時,因為心情愉悅,案主的氣色越來越好,身體也恢復得快了些。
三、總結與反思
在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倫理困境會貫穿于整個服務,對于服務的成效至關重要。案例中“對不同對象忠誠”的倫理困境只是我們在社區實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冰山一角,這些問題常常讓我們陷入迷惑之中,況且老年社會工作又是容易產生倫理問題的領域。由此可見,對于社會工作倫理的研究、教育和專業培訓是很有可能而且必要的,這對于社工能否堅持自己的專業原則、是否維持助人自助的服務理念、能否很好的為案主服務是至關重要的。
為了進一步實踐社會工作專業道德特性的本質,并促進我國社會工作專業本土化和專業化的進程,社會工作者必須正視社會工作實踐過程中的倫理困境和倫理抉擇,并不斷審慎檢視自己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用一個開放、動態、和永葆反思的專業態度思考社會工作中的倫理議題。
【參考文獻】:
【1】 謝莒莎.社會工作倫理困境及其解決方式[J].社會工作下半月(理論),2009(06):25-27.
【2】 唐淑平.老年社會工作中的倫理困境及解決策略[J].中國工人,2016(06):42-43.
【3】 孔娜.老年社會工作的倫理困境及應對原則[J].倫理學研究,2015(02):123-126.
【4】 陳禎禎.老年社會工作價值倫理困境——以南京市某福利院為例[J].智庫時代,2018(24):295-296.
作者簡介:李晴艷(1995—),女,漢族,江蘇蘇州。學歷:碩士在讀單位:揚州大學,研究方向:反貧困社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