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潔 徐燕
內分泌疾病是指由于機體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組織功能及結構失調所引起的一組綜合征,該疾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可發生于各個年齡階段。內分泌疾病具有治療周期長的特點,所以在患病后,由于長期治療、癥狀困擾等種種因素的影響,患者很容易出現心理情緒,如焦慮、抑郁等,這些情緒不僅不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時也不利于疾病的康復。所以加強對內分泌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就心理護理干預在內分泌患者臨床中的應用進行詳細分析。
1 ???內分泌疾病對患者心理的影響
內分泌疾病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癥候群,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內分泌疾病患者也越來越多。內分泌疾病根據內分泌腺功能的不同,可以分為功能亢進、功能減退、腺體組織異常等所引起的內分泌疾病,而根據內分泌組織的不同又可以分為胃腸胰內分泌病、腎臟內分泌病等[1]。內分泌系統在人體中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和物質代謝反饋基礎上釋放激素,以此來調節人體的發育、生殖、代謝、生長等生命現象,其是維持人體內環境相對穩定的基礎。所以一旦發生內分泌疾病,就會直接影響到內分泌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進而打破人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使得患者發生各種疾病,出現各種癥狀。這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生活質量都有著嚴重的影響。比如就糖尿病來說,就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內分泌代謝疾病。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終身治療,且生活質量影響較大,所以患者很容易出現心理情緒。越來越多研究證明,心理作用在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患者出現負性情緒,就會直接影響到內分泌疾病的治療效果。所以對于內分泌患者,加強心理引導、疏導十分重要。
2 ???心理護理干預在內分泌患者臨床中的應用
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有垂體功能減退癥、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皮質疾病、糖尿病、肥胖癥、痛風等。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及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糖尿病、肥胖癥等諸多內分泌疾病的發病率也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各種內分泌疾病都會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造成影響,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負性情緒,最終影響治療。基于此,就需要對內分泌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
2.1 精神鼓勵
很多患者在患病后,會產生消極的情緒,如對治療沒有信心,對生活沒有期待,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此,就需要加強對患者的精神鼓勵,比如要指導患者正確認識內分泌疾病的病因、機制,告知患者良好心態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性,并寬慰患者,只要保持良好心態,有效治療,就可以恢復健康[2]。多鼓勵、支持、關懷患者,以此來提高患者的信心,進而更好的面對疾病和治療。
2.2 注意力轉移療法
很多患者由于自我心理調節能力較差,即使對患者進行正確的疏導和引導也無法有效改善其心理情緒,對此,護理人員可以轉換一種方法來進行心理干預,及注意力轉移療法。比如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通過讀書、聽音樂、運動、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方式來轉移注意力,這對于消除患者自身的心理障礙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3 針對性心理疏導
內分泌患者會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產生負性情緒,為了提高患者的心理護理效果,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分析患者產生心理情緒的原因,進而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比如有效患者是由于對疾病的認知度較低,所以會產生恐懼、緊張的情緒,對此,護理人員可以耐心向患者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并詳細告知患者相關治療方法,這對于緩解其情緒十分重要。還有一些患者會擔心疾病治不好而產生擔憂情緒,對此,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安慰,并告知患者,內分泌疾病只要好好治療,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也有部分患者會由于擔心治療費用的問題出現心理情緒,對此,護理人員要協同患者家屬一同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指導患者家屬解決患者的后顧之憂,使得患者能夠積極面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