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鄧新
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公司與公司之間也是如此,人工智能翹楚、首個贏得人臉識別三項世界冠軍的曠視科技打算IPO的消息牽動眾人關注,去上交所,還是港交所?或是紐交所、納斯達克?
三方博弈:一個得天時,一個占地利,一個聚人和
最新消息顯示,一位曠視科技內部人士稱,曠視科技一直有IPO的傳聞,但是目前沒有發布確切的消息,公司一直在準備IPO,或會跟著阿里巴巴上美股。
這并非曠視科技第一次有打算IPO傳聞。早在2017年,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曾透露:“上市這是會發生的,我們希望我們會是第一個。”
2018年12月經濟觀察網報道,中關村示范區已向上交所提交了“科創板” 的名單,總計不到30家企業,其中包含曠視科技。
2019年1月彭博社報道,曠視科技會去中國香港上市,承銷商為高盛和摩根大通。
上交所,港交所?還是紐交所、納斯達克?
互聯網公司去美國上市是一個傳統,大家耳熟能詳的阿里巴巴、百度、京東、新浪、網易、搜狐等都是知名的中概股。
紐交所與納斯達克的上市門檻相對較低,對財務指標要求不高更看重公司未來發展,能接受同股不同權、VIE架構等股東結構,上市排隊時間較短,海外資本退出便捷,因此早些年互聯網公司去美國上市是唯一的選擇。
例如百度2003年才開始盈利,2005年上市時根本達不到登陸A股中小板的財務盈利標準,但VIE架構讓他們得以繞過A股,不用達到連續三年盈利的標準實現納斯達克上市,李彥宏也因此成為中國前首富。
此后,隨著赴納斯達克的中概股越來越多,人們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認知:互聯網公司去美國上市順理成章,那里有屬于它們的圈子與情懷。
不過,此后隨著越來越多的中概股被華爾街做空,例如陌陌2018年6月遭做空,從最高點的53.6美元跌到12月的最低點22.85美元,股價慘遭腰斬,越來越多的中概股被迫選擇回歸A股,不把美國當成最優IPO選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美國聯邦政府停擺導致美國證監會無法接受與批準IPO材料,整個IPO市場陷入停頓,各個公司的IPO進程都將被推遲,這是一個不利因素。
與此同時,過去幾年到中國香港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也逐漸多了起來,2018年就有小米集團、美團點評、同程藝龍等數十家明星公司登陸港交所。
中國香港是中國南大門、國際金融市場,紐交所與納斯達克的優勢港交所也有,連同股不同權這條執行多年的規矩,為了吸引小米集團、美團點評等互聯網公司也改了,不要忘了還有港股通這個“神器”,可吸引內資參與交易、提升市值。
從這個角度來說,曠視科技去中國香港上市可能性最大。
上交所就沒有機會了嗎?也不是。2018年12月初,中關村向上交所提供的科創板名單中,曠視科技就名列第一位。此后眾多投資者、大眾輿論都默認曠視科技會登陸上交所,例如雖有海外上市傳聞,新浪財經依然將曠視科技納入“科創板潛力百強榜”中。
2019年1月15日,在“陸家嘴資本夜話”論壇上,上交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更是明言:“VIE架構和紅籌股都可以在科創板上市。”釋放了制度紅利吸引互聯網公司。
去上海上市的優勢是市值可以最大化,大陸資本市場給出的溢價美國、中國香港遠遠不能比——分眾傳媒從納斯達克退市再到A股重新上市,市值一度暴增7倍;同樣的公司,A股比H股貴比比皆是,甚至會出現洛陽玻璃這種A股股價比H股股價貴四五倍的極端案例。
“中國資本市場錯過整整一代互聯網,是A股的遺憾。”這是洪泰資本控股董事長盛希泰的聲音,也是A股市場的共鳴。
曠視科技上市計劃還處于早期,三方博弈不會停止,一個得天時,一個占地利,一個聚人和。
智能閉環,曠視科技的“護城河”
曠視科技為何如此受資本市場青睞?因為人臉識別解鎖、人臉識別支付、全幀智能抓拍?這只是表象,內因要從其“護城河”說起。
根據曠視科技的官方數據,其人臉識別算法精確度已經達到99.7%以上,誤識率低于萬分之十,在阿里工業園區內,曠視科技的刷臉閘機能實現30人/分鐘運轉,還具備防尾隨的能力。
不過,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準確率在業界并不是最高的——商湯科技的人臉識別算法誤識率達到千萬分之一,來自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全球人臉識別算法測試表明,商湯科技(第三名)的準確性也要高于曠視科技(第八名)。
早在2017年,曠視科技就已宣布實現盈利。據一份曠視科技融資材料,其收入四大板塊來自智能安防、FaceID(在線刷臉驗證服務)、Face++(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智能地產四大板塊。其中,智能安防收入占比由2017年的17%已經增長到44%,未來將超過50%。
安防領域的主要付費客戶是政府,整合了人臉識別門禁、天眼監控系統、動態人臉識別監控、人證合一等多種技術,已應用于公安、邊防等多個部門。
在金融領域,曠視背靠投資方阿里巴巴,與支付寶、北京銀行、中信銀行、江蘇銀行等20多家金融機構達成了合作,為它們提供刷臉登錄APP、遠程開戶等服務。
在商業領域,為美圖秀秀提供五官位置精準定位服務,為國內頭部手機提供人臉解鎖服務等。
在新零售領域,曠視科技選擇戰略入股好鄰居,提供線下顧客識別、刷臉支付、人臉與消費數據關聯、精準營銷、智能貨架等服務。
值得關注的還有公共出行領域,它為滴滴、e代駕、易到用車、神州租車提供人臉識別技術,對司機身份進行核驗——這是云從、商湯、依圖等其他三家人臉識別獨角獸涉足甚少的領域。
某種程度上,曠視科技通過多領域的覆蓋,構成了一個人臉識別算法+定制化方案+開放平臺的智能閉環。
爭當人臉識別第一股
曠視科技與商湯科技的競爭已日益白熱化。商湯科技目前估值已經達到30億美元,在各領域發展不遜色于曠視科技,例如與拉卡拉合作,將新用戶照片與黑名單進行對比,篩選出有不良記錄的老賴、詐騙者等;與京東、招商銀行合作實現刷臉登錄、認證。
商湯科技也是四大人工智能獨角獸中,第一個通過投資其他上下游企業,間接實現在更多領域的商業化落地的公司。2017年11月,商湯科技與上海市政府簽署戰略投資協議,此外,還設立人工智能產業基金。
商湯科技在去年就傳出要去中國香港上市,后經證實上市地點都有考慮,但還沒有上市時間表。
至于另外一個人工智能巨頭云從科技,雖然目前融資僅進行到B+輪,不過,同商湯科技一樣,行業內也傳聞云從科技接下來有IPO的計劃。
總部位于重慶的云從科技是唯一沒有阿里系和外資入股的人臉識別獨角獸。云從科技也宣布在2017年實現盈利,預計2018年收入達到15億元。未來預期或能保持4到5倍的增長,其中金融營收占比30%左右,安防占比約60%。
2018年1月,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在接受鋅刻度記者專訪時就表示,云從科技已是中國銀行業人臉識別的第一大供應商。“國內有能力自建系統的銀行為148家,云從中標包括四大行在內的88家總行平臺,市場占有率為72.7%。”
依圖科技也不示弱。2018年6月,在完成2億美元C+輪融資后,估值已超過150億元,此后也有IPO的消息傳出。
與其他幾家人臉識別獨角獸不同的是,依圖科技是率先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醫學影像的AI獨角獸公司——依圖自 2016 年下半年開始發力醫療,目前產品已經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兒童醫院等數十家三甲醫院部署,并進入醫生實際工作流程。
綜合來看,人臉識別頭部玩家們差距不大。而究竟誰能成為人臉識別IPO第一股,恐怕還要看接下來幾家講故事的精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