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鵬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這給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再加之傳統水產養殖業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并且養殖病害也在不斷增加,嚴重制約了水產養殖也的發展。因此,我們應積極探索水產生態養殖模式,推動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存在的問題,并就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的發展戰略進行探究,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水產養殖業;生態養殖;新養殖模式;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S96 ? ?文獻標識碼:C
1 ?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存在的問題
1.1 ?水資源生態環境惡化
目前,在我國的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水資源生態環境惡化的問題,這使得水產養殖與生態環境之間面臨著十分嚴峻的矛盾。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但同時也消耗了更多的資源,導致生態出現失衡狀況。這不僅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而且會嚴重影響水產品的質量和品質。除此之外,養殖水域周圍的工程建設以及環境污染等也會給水產品的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威脅到人們的食品安全。
1.2 ?集約化以及機械化程度較低
受傳統水產養殖模式的影響,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比較分散,集約化養殖相對較少,通常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分散養殖。這種情況一方面影響了水產養殖也的集約化水平,另一方面也給生態組織生產和管理帶來了較大的難度,而且會使得我國的水產養殖業的競爭力較弱。除此之外,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仍然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使得農村勞動力不斷減少,進而導致水產養殖業面臨著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再加之水產養殖也的機械化水平較低,使得我國水產養殖業難以得到有效的發展。
1.3 ?基礎設施落后
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業面臨著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以分散式經營為主,集約化水平較低,這使得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往往會存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進而使得基礎設施得不到完善,長時間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例如,養殖漁船比較陳舊,這一方面會影響到養殖效率,另一方面會產生大量的能耗,進而會加劇水體的污染。再比如,一些養殖池塘存在著老化問題,相關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這既威脅到水產養殖業的安全性,也會應影響到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1.4 ?養殖技術更新速度慢
養殖技術是推動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一旦養殖技術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更新,必然會嚴重影響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而目前,我國水產養殖業正面臨著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以及科技支撐保證力度不足等方面的問題[1],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除此之外,目前還存在著養殖技術推廣體系不健全以及公共服務不到位等方面的問題,再加之創新人才不足,用于科研的資金投入較少等,使得目前養殖技術更新速度較慢,進而影響了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2 ?水產生態養殖與養殖模式的發展戰略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認識到傳統的水產養殖模式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為保障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積極探索新型的水產養殖模式,加大力度推廣水產生態養殖,緩解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推動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2.1 ?完善生態養殖規劃,保護生態環境
為緩解水產養殖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應加大力氣推廣生態養殖。為了使生態養殖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應制定完善的生態養殖規劃,這既有助于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有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生態養殖,可以降低養殖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并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率,進而創造出更加優越的養殖環境。在制定生態養殖規劃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并結合養殖區域的發展趨勢等,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養殖規劃。針對大規模養殖,應堅持循環生態養殖方式,以便降低對環境造成的破壞。除此之外,還應注重水產養殖業與其他行業整合,形成循環養殖體系,實現集約化養殖。
2.2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推廣應用生態養殖方式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只有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才能充分發揮出生態養殖的作用,實現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同發展。首先,應對水產養殖的基礎設施進行全面的調研,掌握本地區水產養殖業的實際情況,進而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水產養殖特點制定科學的養殖規劃,保障生態養殖的發展。除此之外,隨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還需要不斷擴展水產養殖空間,在此過程中,也需注重基礎設施的完善。例如,對養殖池塘進行改造,使其更加規范。再比如,加強循環水工廠建設,積極推廣網箱養殖建設等,這些措施都能提升水產養殖的機械化水平和自動化水平,既有助于提升水產養殖業的生產效率,也有助于提升水產品的質量,進而能夠更好的保障人們的食品安全。
2.3 ?建立完善的水產養殖管理體系
為改善傳統養殖模式,推廣生態養殖,相關部門應圍繞著生態系統養殖理論,加強對養殖許可證發放以及水域運用許可證發放的審核,要制定統一的標準,完善管理體系。除此之外,相關部門還應全面評估養殖水域所能承受的容納量,進而結合評估結果確定具體的水產養殖方法、養殖類型以及養殖量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加強對水域的保護,并且能夠避免出現人為加大養殖密度的問題,實現對水產養殖業的科學管理,促進生態養殖的發展。為了避免出現水域承載量過大的問題,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督管理,不定期的對相關水域進行檢查,確保養殖密度符合水域的容納量。
3 ?結語
在我國傳統的水產養殖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多方面的問題,使得水產養殖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比較尖銳。因此,我們應積極推廣生態養殖模式,這既有助于保障生態環境,也有助于提升水產品的質量,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建光,李鐘杰,蔣增杰,王齊東. 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發展戰略研究[J]. 中國工程科學,2016,v.1803:22-28.
[2]唐啟升,丁曉明,劉世祿,王清印,聶品,何建國,麥康森,徐皓,林洪,金顯仕,張國范,楊寧生. 我國水產養殖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與任務[J]. 中國漁業經濟,2014,v.32;No.171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