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瑛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043-02
燒傷是因外界熱力作用于人體引起的損傷,燒傷后,由于皮膚遭到破壞,人體失去了抵御細菌的屏障,致使各類致病細菌入侵人體引發燒傷感染,輕則引起患者發熱、呼吸困難、血壓下降,重則導致肌肉組織壞死,甚至引發敗血癥、菌血癥等并發癥,嚴重威脅燒傷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須對燒傷感染的預防及護理措施引起足夠的重視,下面讓我們一同來了解一下有關知識。
1 ???燒傷感染誘因
1.1 創面感染
燒傷患者的創面由于組織的壞死,必定會引起細菌的大量繁殖,如果燒傷創面滋生的細菌入侵人體其他組織,就會引發感染。
1.2 呼吸道感染
由于燒傷致使患者的呼吸道受到損傷,或者由于胸部焦痂或長期臥床痰液墜積引起的感染,常見于幼兒及老年燒傷患者。
1.3 腸源性感染
感染機制比較復雜,例如燒傷后腸黏膜受到損傷、腸道菌群失調等,致使感染源經腸黏膜入侵人體誘發感染。
1.4 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
在治療大面積燒傷病人的過程中,經常需要將患者靜脈切開或者進行深靜脈置管,這些治療方式有可能會引起患者靜脈炎,嚴重時可能誘發菌血癥。
1.5 肌肉組織感染
燒傷患者由于肌肉組織壞死所引發的感染。
1.6 醫源性感染
由于治療過程中操作失誤引發的感染,例如,為燒傷病人輸血或注射時引起的感染;切開患者氣管后管理疏忽引發的感染;喂食時患者嘔吐引發的感染等。
2 ???如何預防燒傷感染
2.1 注意患者創面清理及病房消毒
引發燒傷感染的致病細菌不一定全部來自于燒傷患者的創面,但創面感染依舊是導致燒傷患者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對燒傷患者采取減菌措施。其中,常用的減菌措施主要包括清創術,在燒傷患者入院時,在不妨礙病人抗休克治療的前提下,應對病人的創面進行清潔,去除創面上的污染物諸如燒焦的衣物或煙塵等,清創過程可使用千分之一的新潔爾滅溶液或千分之五的洗必泰溶液對患者創面進行沖洗,之后使用20至35攝氏度的生理鹽水再次沖洗創面,減少創面細菌的滋生,清創過程中要嚴格遵守無菌原則。
同時,為預防燒傷感染,不可忽視患者居住環境的消毒,醫院應為燒傷病人準備消毒隔離條件良好的病房,有條件的可將病人安排在無菌層流病房中,同時,對醫療工作者及護理人員攜帶的物品進行嚴格的消毒,避免可能引起的醫源性感染,堅持無菌原則,對于燒傷感染的預防極為關鍵。
2.2 注意患者營養補充
燒傷后,由于創面滲出現象病人會損失大量的蛋白質,導致患者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進而誘發感染。因此,對于燒傷病人必須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保證患者的營養,定期檢查調理指數、血清總蛋白、轉鐵蛋白、C3和IgG水平,維持正氮平衡,降低燒傷感染的概率。
2.3 免疫療法
現今的免疫療法主要分為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兩種,燒傷感染免疫療法的重要對象是綠膿桿菌,主動免疫一般使用綠膿桿菌菌苗;被動免疫一般使用綠膿桿菌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血漿。
2.3.1 主動免疫
綠膿桿菌菌苗根據其抗原成分一般分為兩大類,一是脂多糖抗原;二是內毒素蛋白抗原。其中,脂多糖抗原主要包括7價綠膿桿菌菌苗和16價綠膿桿菌菌苗(PEV-01);而內毒素蛋白抗原一般使用我國自主研制的綠膿桿菌菌苗(EP)。綠膿桿菌菌苗的免疫原性極其出色,燒傷病人在入院后,應在當天、第七天及第十四天接種三次16價綠膿桿菌菌苗,進而使得病人對16種成分的抗體效價得到顯著提升,一般可提升8-16倍左右,效果可維持一個月左右。同時,接種菌苗能夠使患者的體內產生凝集素,能夠對綠膿桿菌的侵襲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并且,接種菌苗能夠降低患者血液內的內毒素,內毒素會消耗患者的C3成分,進而對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機理造成破壞,增加燒傷患者感染的幾率,而隨著內毒素的降低,病人對于感染的抵抗力也會隨之提升。另外,接種綠膿桿菌菌苗能夠增強患者體內中性粒細胞的吞噬活性,增強其吞噬作用,起到對綠膿桿菌的殺傷作用。接種綠膿桿菌菌苗時需要注意劑量,保證良好的抗體反應水平。通常情況下,7價綠膿桿菌菌苗每次注射25μg/kg,而16價綠膿桿菌菌苗每次注射一個成人劑量,12歲以下的患者注射量應減半,注射方式應使用皮內、肌肉聯合或皮下注射。患者在接種菌苗之后,需經過5天至一周的時間才能夠達到合適的抗體水平,因此需要盡早接種。第一次接種菌苗的時間應選擇患者入院后6天之內,超過6天后再行接種會影響患者對于菌苗的反應,并且需要連續使用,每3至7天接種一次。菌苗注射后,患者可能會出現局部紅腫,體溫升高的現象,需要引起注意。
2.3.2 被動免疫
被動免疫使用綠膿桿菌免疫球蛋白或高價免疫血清、血漿,能夠有效改善主動免疫產生時間過長的現象。
2.4 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夠有效降低燒傷患者感染的幾率。對于燒傷面積較大、燒傷程度嚴重的病人入院后應立即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一般使用先鋒霉素與丁胺卡那霉素。
2.5 治療創面
燒傷創面為細菌的滋生提供了環境,是燒傷感染的主要因素。因此,應及時對燒傷病人的創面進行治療,一般使用削痂或植皮的方式進行治療。
3 ???燒傷感染的護理措施
3.1 安排病房
對于燒傷患者應安排消毒條件良好的病房,燒傷程度較為嚴重的可提供單間,注意室內通風,注意及時打掃清理,床單應干凈、干燥、柔軟無刺激性,避免對患者的皮膚產生損傷。病房每日使用紫外線消毒2次,每次消毒半小時。
3.2 創面護理
為防止創面感染的發生,護理人員需注意創面的清潔,可使用碘酒、酒精對創面進行消毒皮膚,之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創面,清除膿液及壞死組織并涂抹燒傷藥。護理過程必須嚴格堅持無菌操作,注意觀察燒傷創面的紅腫與膿液情況,換藥后用紅外線烤燈照射半小時。每日三次,保持創面干燥。
3.3 飲食護理
燒傷患者應注意及時補充營養,護理人員應提供高蛋白、高熱量、低鹽、富含維生素的飲食如蛋類、牛奶、水果與蔬菜等,多餐少食,為燒傷患者的康復提供必要的營養。
3.4 生活護理
護理人員應對燒傷患者給予充分的關注,可經常與患者聊天,與其建立良好的關系,滿足病人合理的要求,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能夠主動配合治療,為燒傷的康復奠定基礎。對于一些因燒傷致使行動受到限制的病人應給予更深入的照顧,用餐時將飲食送至患者身旁,對洗漱、穿脫衣物等活動給予必要的幫助。
3.5 適當鍛煉
在燒傷創面開始愈合時,護理人員應督促病人進行適當的鍛煉,例如散步、蹲起、擴胸等,制定適當的鍛煉計劃,加強患者的體質,加速康復的過程。
3.6 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講解燒傷治療及康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避免患者做出不利于康復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