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瑩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053-01
貧血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癥狀,貧血患者大多會出現一些輕重不同的表現,如面色蒼白,伴有頭昏、乏力、心悸、氣短等,當然也有些患者,完全沒有任何癥狀。治療貧血首先需要明確是何種原因引起。本文通過介紹,讓更多患者了解貧血癥病因以及如何進行治療。廣大患者朋友們要對貧血癥的病因及治療知識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夠及時將病情給控制消滅掉。接下來我們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貧血癥的病因以及如何進行治療。
貧血是指外周血中單位容積內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數和紅細胞壓積低于相同年齡,性別和地區正常標準。患有貧血的病人常見的表現有皮膚蒼白干燥,指甲蒼白,容易乏力,精力不好,氣短心慌胸悶,頭暈目眩耳鳴,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頭發枯黃,皺紋增多等。貧血時還可因缺氧導致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有時有舌炎表現。
貧血癥中最常見的就是缺鐵性貧血,所謂的缺鐵性貧血就是紅細胞中鐵質含量太少。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參加血紅蛋白的合成。當體內貯存鐵(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組織內)消耗殆盡,不能滿足正常人體的需要就會發生貧血。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癥之一,在育齡婦女和嬰幼兒中的發病率很高。因此,若出現貧血,患者應當通過飲食治療,多吃含有鐵元素的食物以及動物肝臟等補充血液鐵質。此外,要均衡攝取紅肉、肝臟、蛋黃、谷類等富含鐵值的食物。如果飲食中攝取的鐵質不足或是缺鐵嚴重,則必須補充鐵劑。維他命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也能幫助制造血紅素,所以維他命c的攝取量也要充足。要注意的是,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地藥物會阻礙鐵質的吸收,所以盡量不要和含鐵的食物一起食用。人體一般不會缺鐵,只有在需要增加、鐵的攝入不足或慢性失血等情況下才會導致鐵缺乏。大多數缺鐵性貧血患者在患病期間選擇服用藥物,然而,這些補充鐵元素的方法只能短時間維持和控制缺鐵性貧血患者體內的鐵元素,并非能長期治療和控制。因此,缺鐵性貧血患者應當通過食療與口服藥相結合,以治標與治本的形式預防缺鐵性貧血。
除了缺鐵性貧血,還有另外一些原因可能導致貧血,包括巨幼細胞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先天性貧血相關疾病等,或者其他一些疾病也可以出現貧血的癥狀。所以如果常規補鐵的效果不佳,應當及時到醫院檢查,防止漏診、誤診,耽誤病情。
患有血細胞減少的患者應當適當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育運動,避免大量運動以及劇烈運動,例如長跑等,平常在飯后散步和上樓下樓就可以達到每天的運動量。另外要避免久坐、久蹲或者久臥時忽然起身,這樣非常可能導致患者暈倒。
藥物治療:切忌濫用補血藥,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癥。例如維生素B12及葉酸適用于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于缺鐵性貧血,不能用于非缺鐵性貧血,因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的功能;維生素B6用于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皮質類固醇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睪丸酮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輸血治療:輸血主要的優點是能迅速減輕或糾正貧血。因此必須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癥,如需大量輸血,為了減輕心血管系統的負荷過和減少輸血反應,可輸注濃縮紅細胞。但是反復的輸血可能會導致鐵質沉積,另外也存在過敏反應、傳播疾病等各種風險,所以只有嚴重貧血或者急性大出血的病人,才是適合輸血的。
骨髓移植治療:骨髓移植只針對特定的疾病,比如惡性血液病、嚴重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或者一些先天性疾病等。但是對于這些病人來說,也許只有移植才是唯一治愈疾病的可能。所以骨髓移植對于很少一部分貧血的病人來說,可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治療方法。
本文介紹了貧血病因以及如何治療及護理。只有對如何治療貧血有一定了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貧血患者的恢復情況。只有患者對貧血的病因及治療方法進行一定的了解,才能夠配合醫生進行更加有效的治療,也更有利于病情的控制與好轉。因此,如果想要對貧血進行有效治療及護理,就請大家多多的參考這些針對小貧血的治療及護理方法,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護理工作。最后祝愿各位患者朋友們都能夠早日的痊愈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