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063-01
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全球乳腺癌發病率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直呈上升趨勢,我國每年新發現的乳腺癌患者大約27.3萬,近年來發病年齡出現年輕化趨勢,發病率也在不斷提高。由于乳腺癌早期并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與體征,所以極易被忽略,但它對我國女性健康和生命的威脅是不容忽視的,已成為當前社會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我國《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7年版)》指出,二級預防乳腺癌,早期發現和早期干預對乳腺癌發生和發展控制有著積極作用。
1 ????乳腺自我檢查
國家對乳腺癌的預防已頒布諸多指南和規范,也加強了乳腺癌早期篩查的力度,但該癥的發病率仍然逐漸升高。許多經濟不發達和設備不完善的地方,仍然不能深入貫徹乳腺癌篩查工作,加之多數婦女對乳腺癌相關知識的認知度較低,導致很多篩查工作無法徹底開展。乳腺自我檢查尤為重要,雖然乳腺自我檢查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檢出率并沒有太大作用,也不能降低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但是通過乳腺自我檢查能夠加強婦女自身的乳腺癌防范意識,適用于基層乳腺癌篩查。基層工作人員應展開乳腺癌知識宣教活動,將關于乳腺自我檢查的方法詳細給婦女講解,同時建議圍絕經期婦女在月經后7-14天實施自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盡早實施針對性干預。
2 ????社區乳腺癌篩查
社區應和醫院聯合進行乳腺癌篩查,動員社區中的女性參加社區組織的乳腺癌篩查活動,盡量擴大篩查范圍,給適齡婦女進行乳腺視診、手診以及B超掃查。
乳腺視診主要是對婦女的乳房外形輪廓、皮膚、乳暈以及乳頭等部位進行詳細觀察,外形輪廓主要是觀察雙乳大小以及是否對稱,皮膚觀察主要是觀察有無炎癥和水腫、橘皮征以及靜脈怒張情況,乳暈是觀察其色澤深淺和均勻、外形圓整等情況,乳頭主要是觀察回縮和皸裂、潰爛或者溢液等情況。
觸診主要是觀察女性的乳暈區、腺尾、內上、內下和外下以及外上象限,按照逆時針的順序,注意在觸診時手掌給一定的壓力,在觸摸乳房的過程中觀察其活動度,詢問其有無壓痛,明確有無腫塊等情況。發現腫塊時,要密切觀察腫塊的位置和大小、形態與質地、表面狀態、活動度和其周圍組織有沒有粘連的情況,注意分析腫塊的邊界是否清晰,明確腫塊有無波動感,判斷腫塊是否為囊性。乳腺癌觸診時也要注重患者腋下淋巴結和鎖骨上的淋巴結觀察和檢查,一般乳腺癌篩查過程中的腋下淋巴結是前后群及內外側群、中央群。鎖骨上的淋巴結則要注重觀察是否出現了淋巴結腫大的問題,發現淋巴結腫大時,要觀察淋巴結的數目和部位、大小以及質地等,同時也要注意淋巴結腫大部位表面狀況和活動度等情況。
B超掃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使用高頻探頭掃查?;颊咂教稍跈z查上床上,充分顯露乳房,對兩邊乳房詳細掃查。掃查的過程中發現腫塊時,仔細觀察腫塊的大小和回聲情況,判斷腫塊的血流信號和邊界以及有無鈣化的情況。
3 ????乳腺X線檢查
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對各種乳腺疾病的診斷價值顯著,是一種使用廣泛且診斷準確率高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一般是采用全數字化乳腺X攝片機,雙乳上下軸位和內外斜位并常規攝片。檢查的過程中要密切觀察腫塊影和鈣化、毛刺征與結構紊亂、血管征等,根據《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7年版)》判斷患者是否有乳腺癌及其分期等。
4 ????早期乳腺癌檢查建議
目前乳腺癌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表明乳腺癌的發生有一定規律,乳腺癌的高發年齡是在40-55歲。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體質量指數≥25kg/m2的女性容易發生乳腺癌,占比大約是62.50%。合并乳腺增生以及長時間服用避孕藥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大,精神壓抑是乳腺癌高風險因素。一級親屬(母親,女兒,姐妹)罹患乳腺癌的家族史是危險因素。近年發現乳腺腺體致密也成為乳腺癌的危險因素。
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的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許多乳腺癌患者年齡小于35歲,生命正是風華正茂之時,卻因為乳腺癌奪去了鮮活的生命,這是多么痛惜和遺憾的。日常生活中若發現自己有上述情況的女性,應盡早去正規的醫院進行專業系統的檢查,便于及早發現其病情,特別是年輕的女性,也要注重自身乳房的呵護和自檢,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預防乳腺癌。發現異常時不能氣餒,要及時就診,并遵醫囑積極治療。
參考文獻
[1]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7年版)[J].中國癌癥雜志,2017,27(09):695-759.
[2]陶鳴紅,楊蕊,陳道楨.社區兩癌篩查對乳腺癌早期發現的價值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32):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