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林
【中圖分類號】R19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072-02
踝關節扭傷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說的“崴腳”,在關節及韌帶損傷中較為常見,發病率高。那么,我們在生活中發生踝關節扭傷后應該怎么辦呢?
什么是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sprain of ankle joint)是常見的關節外傷,踝關節是人體與地面相距最近的負重關節,換言之,全身關節中踝關節負重最多,踝關節的穩定狀態直接關系到日常活動及體育運動,踝關節周圍韌帶損傷也納入踝關節扭傷范疇。踝關節扭傷可能損傷內踝三角韌帶、下脛腓橫韌帶等。
如何評價踝關節扭傷的嚴重程度?
1,根據臨床表現,包括輕度扭傷、中度扭傷和重度扭傷。輕度扭傷以局部壓痛為顯著特征,未出現跛行、腫脹等表現,應力試驗時,可能誘發疼痛;中度扭傷時局部伴有壓痛,伴有跛行、局部腫脹等表現,無法足趾站立,不可跳躍;重度扭傷,呈現出彌漫性腫脹、壓痛等表現,需要扶拐,方可行走。
2,按照損傷程度分為Ⅰ度、Ⅱ度、Ⅲ度。Ⅰ度,韌帶拉長;Ⅱ度,部分韌帶斷裂;Ⅲ度,韌帶完全斷裂。
3,根據解剖結構分成Ⅰ級、Ⅱ級、Ⅲ級。Ⅰ級,表現為距腓前韌帶斷裂;Ⅱ級,表現為距腓前韌帶與跟腓韌帶撕裂;Ⅲ級,表現為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與距腓后韌帶皸裂。
引起踝關節扭傷的原因有哪些?
1,運動準備不足。運動中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氣候惡劣、身體狀態不佳、運動量太大、準備活動不當、思想麻痹大意等都可能引起運動損傷。另外,運動場地與設施不完善、運動時服裝及鞋襪不符合運動要求等也可能引起運動損傷。因此,建議大家在運動前應該做好準備熱身工作,切勿麻痹大意,若是感覺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如果腳踝扭傷需立即處理。
2,穿高跟鞋或者是厚底鞋,一直以來高跟鞋都是女性的最愛,高跟鞋雖然給人帶來優美曲線與成熟魅力,但是也增加了崴腳的風險系數。下樓會崴腳,踩到東西也可能崴腳,沒站穩會崴腳,因為高跟鞋雖然增加了高度,但降低了踝關節的穩定性。
發生踝關節扭傷后該怎么辦?
踝關節扭傷在生活中頻頻發生,一旦發生踝關節扭傷,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處理:
1,正確熱敷、冷敷。扭傷初期小血管破裂,可能引起出血現象,此時通過冷敷,促使血管收縮凝血,可控制傷勢,防止病情加重。24小時后,破裂的血管停止流血,此時熱敷,有助于消散扭傷處周圍淤血。冷敷方法:毛巾浸泡在冷水中,隨后放在受傷處,間隔3分鐘更換1次,也可在塑料袋中裝冰塊進行冰敷,每次堅持20-30分鐘,如果是夏季可以用自來水沖洗,沖洗時間4-5分鐘即可,不可太長。熱敷方法:毛巾浸泡在熱水或者熱醋中,隨后放在受傷處5-10分鐘后,毛巾沒有熱感后更換,每天1-2次即可,每次熱敷30分鐘左右。
2,適當活動,扭傷初期腫脹及疼痛癥狀慢慢加重,此時應該暫停活動,病情稍微好轉后,只要不是太痛,就可慢慢進行足踝部活動。
3,按揉扭傷局部,腳踝扭傷24小時后,我們可以自己按揉扭傷部位,促進扭傷部位血液正常循環,有助于恢復。按揉方法:在血腫處進行持續按法,采取揉法,將腫處作為中心,朝著周圍各個方向,慢慢擦揉。
4,合理用藥。扭傷初期一般無需內服用藥,也不宜外敷活血藥物,防止增加血流量,腫脹明顯時可噴灑“理通”,減輕不適感。24小時后可以內服云南白藥、跌打丸、活血止痛散等藥物,外敷五虎丹,消腫后無需內服、外敷用藥。
踝關節扭傷的臨床治療辦法
發生踝關節扭傷后,建議立即到醫院就診,就診前按照RICE原則(rest休息,就是免除負重,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包扎,elevation抬高患肢,就診后醫生綜合評估傷情,擬定治療方案。
一般情況下,輕微外踝韌帶損傷,保守治療即可,借助石膏或支具,將踝關節于輕度外翻中立位固定,大多數固定持續3-6周,固定期間切勿負重,石膏或者支具拆除后立即開展康復訓練,以免肌肉萎縮,避免發生關節粘連。拆除石膏后可慢慢負重行走,一般經3個月的康復鍛煉,肌肉力量便可恢復,能夠參加體育活動。
外踝韌帶損傷較嚴重者,且出現踝關節不穩、關節囊撕裂等情況,建議手術治療,術后石膏固定持續3-6周,石膏拆除后可以負重行走,一般情況下,術后3-6個月便可進行體育活動。
綜上所述,對于踝關節扭傷,日常生活中一旦發生,應該立即采取正確可行方法進行處理,并且及時到醫院檢查就診,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方案進行治療,盡快恢復關節功能,以免造成嚴重影響而留下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