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075-02
由于當前環境的影響,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和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及各種外在的條件致病因素下,小腸功能紊亂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常見疾病,小腸功能紊亂也可稱之為胃腸神經官能癥,就是腸胃綜合征,發病時多表現為腸胃的運動與分泌機制失調,即沒有器官上的病理改變,但不包括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胃腸道功能紊亂,也一定要與外科的其他一些急腹癥如闌尾炎、胃腸穿孔、膽結石、膽囊炎、胰腺炎等等區分開來,以免誤診。其主要為高級神經活動發生障礙引起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異常所導致。本文將針對引起小腸功能紊亂都有哪些因素及對應的治療和防范措施會做出一一分析,使患者能夠對小腸功能紊亂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對患了小腸功能紊亂的病人有一個確切的治療過程及對應的預防普及知識。
1 ???小腸功能紊亂表現在哪些方面?
小腸功能紊亂是一個緩慢的起病過程,病程往往是長年累月發展來的,在期間會間接性或持續發作,主要表現在胃腸道之間,在細小的可劃分為咽、食管、胃,但往往在腸道的表現癥狀是最為明顯的,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為臨床表現的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有時也可能伴有一些身體局部神經性疼痛癥狀。
1.1 ???咽異感癥是小腸功能紊亂引起的一種表現,患者會覺得咽部會有異常感覺,如灼燒感、阻塞感、異物感等體感不適,但是不影響飲食,這樣的癥狀減輕和加重往往與心情的變化而有所關系。
1.2 ???食管痙攣,在進飲食時會突然出現吞咽困難或食道疼痛,進食時由于刺激性的過冷或過熱食物容易誘發這樣的癥狀,一般癥狀的出現都比較短暫,幾分鐘或十幾分鐘會有所不適,可以調整呼吸或進行喝水來減輕緩解不適。
1.3 ?? 腸曲呈分節充盈現象,通常情況小腸早期的運動功能是快速的,到后期小腸的運動功能會慢慢減低,此癥狀是由于腸壁發生不規則節段性痙攣而呈分節狀充盈。少數病例小腸呈彌漫性痙攣,使腸管呈痙攣性變細。
1.4 ???神經性厭食,主要表現為厭食或拒食,嚴重的患者會體重減輕。患者常有神經內分泌失調,低血壓、體溫過低、心動過緩、饑餓感喪失等癥狀。
1.5 ???粘膜皺襞改變,早期粘膜皺襞粗糙、紊亂、不現則,后期粘膜皺襞平坦、模糊、消失。
2 ???誘發小腸功能紊亂的因素是什么?
自身飲食的不良習慣,不按時吃飯,暴飲暴食,上班不吃早餐,吃的過飽或饑餓過度等,都可促使腸胃蠕動的紊亂,最終導致小腸功能紊亂的發生。同時心理因素也是導致小腸功能紊亂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經常性的緊張、情緒的變化、壓力過大等因素的影響,間接性或直接性的導致人體器官功能都會有所變化,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腸胃,不良的情緒刺激大腦皮層,導致下丘腦功能的紊亂,通過植物神經系統也會影響胃腸道功能。如果長期服用對消化道黏膜產生刺激的藥物,也可能造成胃腸疾病及小腸功能紊亂,導致腸胃不好,腹痛、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3 ???患了小腸功能紊亂怎樣治療
通過精神調適和改變行為等方式,調整小腸功能,是其能夠得到充分治療的前提。傳統治療應用飲食療法、營養支持療法、鎮靜安眠、解痙止痛等綜合治療方法。可根據病情對癥使用理腸調胃安神劑、谷維素、消化酶、維生素B1等治療。如果患者的身體情況很差需要臥床休息,通常情況下對患有小腸功能紊亂的患者可以適當的增加自身的體育鍛煉提升自己身體素質,保證生活的規律,可以多去進行一些戶外活動,放松自己的心情,也是一種身心理療。在從中醫角度出發,按照調整飲食的方式,盡可能少吃產氣增多的食物,比如控制豆類、純牛奶等食物的攝入量,采取少食多餐的模式保障胃腸功能紊亂得到有效調解;同時也可采取穴位按摩,雙手四指貼向自己腹中線自兩側分推移使小腸得到充分按摩,繼而到達促進小腸功能正常運行的目的。
4 ???如何預防小腸功能紊亂
現今對于小腸功能紊亂的發病原因,還沒有統一的認識。但可以確定的是精神因素在本癥的發生和發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加上每個人對外界刺激的承受限度和反應方式不各有同,所以本癥的類型和表現各異。在預防小腸功能紊亂的問題上就應當從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去出發,在適當的時間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加強自身的身體素質,多去進行一些文娛活動,調理自己的身心功能等都是預防小腸功能紊亂,確保自身機體健康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鄭開東,鄧興和.烏梅丸治療小腸功能紊亂86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3(02):44.
[2] 張愛寧, 孟青芳. 結腸透析聯合穴位貼敷對改善肝源性胃腸功能紊亂的療效觀察[J]. 青海醫藥雜志, 2017(04):82-83.
[3] 劉素云, 劉新娟, 程均. 中藥穴位貼敷聯合紅外線輔助治療兒童胃腸功能紊亂臨床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 2018, 14(11):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