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云霞

【摘 ???要】 ???目的:研究尿激酶溶栓治療腦血栓的臨床療效。方法:本次研究樣本選取時間為2017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對象為于我院接受治療的64例腦血栓患者。按照患者就診先后順序,將64例腦血栓患者分別成立兩組,對照組32例與實驗組32例。對照組患者應用阿司匹林與波立維雙抗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應用尿激酶溶栓治療,將兩組間治療結果進行對比。結果: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1.25%,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6.88%,對照組治療有效率明顯低于實驗組;兩組患者治療治療前NIHSS評分及ADL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及ADL評分對比,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對照組治療滿意度為75%,實驗組治療滿意度則高達93.75%,對照組治療滿意度明顯低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臨床上,在對腦血栓患者實施治療時,應首先考慮應用尿激酶溶栓藥物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腦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從而促進患者康復,對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有明顯優勢,該方法應被積極推廣。
【關鍵詞】 ???尿激酶;腦血栓;靜脈溶栓治療;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164-02
腦血栓為神經內科常見病,其是腦動脈主干或皮質支動脈發生粥樣硬化[1],從而導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發生狹窄、閉塞情況,形成血栓[2]。血管內血栓一旦形成,早期癥狀表現為一側肢體麻木、活動不靈活、無力及口角向一側偏斜,隨著疾病的發展,會導致患者腦局部血流減少或發生供血中斷,致使腦組織發生缺氧缺血,產生軟化壞死發生局灶性神經系統癥,該病多見于50歲以上中老年人[3],且具有較高致死率及致殘率。目前,臨床對腦血栓疾病的治療尚已完善,已明顯降低該病的致死率,但因該病易引發患者腦神經發生損傷,使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明顯下降,且影響日常生活,因此還需就緩解患者腦神經損傷方面進行進一步研究,有學者指出,對腦血栓患者應用尿激酶治療,能有效降低腦神經損傷的發生,為進一步探討尿激酶對腦血栓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對我院接受治療的64例腦血栓患者,分別實施不同治療方法,皆在探討其在該病中的應用優勢效果,現做如下闡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樣本選取時間為2017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對象為于我院接受治療的64例腦血栓患者。納入標準:均行血常規、頭CT、肝功能、血凝、腎功能以及血糖等檢查,且檢查結果均符合全國第5次腦血管病會議所制定腦血栓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嚴重心、腎功能不全者;多次發病者;對本次研究藥物過敏者。按照患者就診先后順序,將64例腦血栓患者分別成立兩組,對照組32例與實驗組32例。對照組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最大年齡為66歲,最小年齡為58歲,平均年齡為(62±1.6)歲;實驗組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最大年齡為67歲,最小年齡為59歲,平均年齡為(63±1.6)歲,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基本均衡(P>0.05),可以開展臨床研究。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實施常規腦血管保護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應用阿司匹林與波立維雙抗進行治療,給予患者持續治療14天,觀察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能力情況。實驗組患者應用尿激酶溶栓治療,方法為:將150u萬尿激酶溶于濃度為0.9%的200mL氯化鈉注射液中,對患者實施靜脈滴注治療,于30分鐘內滴注完畢。于24小時后將尿激酶治療改為阿司匹林藥物治療與波立維雙抗進行治療,持續治療14天,觀察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能力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治療有效率評判標準:以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且不影響正常生活質量為顯效;以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好轉90%以上,且不影響正常生活質量為有效;以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為無效。顯效例數與有效例數之和為治療有效率。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能力,應用NIHSS及ADL評分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價,NIHSS評分中0分表示無腦梗死;1-4分表示輕度梗死;5-14分表示中度梗死;14分以上為重度梗死,ADL評分越低代表生活能力越弱。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評價。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進行調查,問卷總評分為100分。評分在81-100分的為非常滿意,60-80分為滿意,5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治療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核實無誤后將其輸入SPSS14.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治療有效率、治療滿意度)應用n(%)描述,組間經X2檢驗,計量資料(年齡、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能力評分)應用(x-士s)描述,組間經t檢驗,差異P<0.05時,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與實驗組治療有效率對比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1.25%,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6.88%,對照組治療有效率明顯低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能力評分兩組患者治療治療前NIHSS評分及ADL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及ADL評分對比,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2.3 對照組與實驗組治療有效率對比對照組治療滿意度為75%,實驗組治療滿意度則高達93.75%,對照組治療滿意度明顯低于實驗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日常生活質量也呈上升趨勢,由于日常飲食、作息時間等日常生活不規律,使臨床上患糖尿病、高血壓以及高脂血癥患者越來越多,因此引發腦血栓疾病患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臨床相關資料顯示,導致腦血栓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即為動脈粥樣硬化因素,而引發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因素則為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癥等常見病,如患者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癥等常見病,則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使腦血栓疾病發生,而由于腦血栓疾病致死率較高,現已被臨床高度重視。目前,臨床對腦血栓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為藥物治療,尿激酶為該病中的常見藥物之一,其為人體腎小球上皮細胞合成的蛋白水解酶。目前,臨床在應用尿激酶治療腦血栓的技術已經成熟,其具有制取途徑多、技術成熟以及成本低等優勢,將尿激酶作用于腦血栓患者時發現,發現其起效速度十分迅速,且能有效激活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從而提高人體纖維蛋白濃度,減少血小板聚集,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起到預防腦血栓的作用。本次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64例腦血栓患者分別實施不同治療方法,結果發現,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及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能力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治療滿意度為75%,實驗組治療滿意度則高達93.75%,對照組治療滿意度明顯低于實驗組(P<0.05),且本次研究結果與其他同類報導結果均一致,因此再次說明,尿激酶在腦血栓患者中的應用優勢效果,能有效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與治療滿意度評價,同時,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生活能力評分,因此,其具有參考價值,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患者實施治療期間,還應合理安排患者飲食,以低糖低脂低鹽為飲食原則,注意體息,避免情緒激動,使血壓保持平穩,避免該病再次復發。
綜合以上分析,臨床上,在對腦血栓患者實施治療時,應首先考慮應用尿激酶溶栓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腦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提高臨床治療滿意度評價,從而促進患者康復,具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席周平.尿激酶溶栓在腦血栓患者中的應用及預后效果觀察[J].心理月刊,2019,14(08):127.
[2]張恩偉.探討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腦血栓的臨床療效[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3):152-153.
[3]葉邏灣,駱燕.尿激酶溶栓治療腦血栓的臨床效果觀察[J].名醫,2018(12):231.